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恶化,是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该文从面源污染的定义、来源、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减少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秸秆促腐还田条件下沿淮地区不同氮肥运筹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为秸秆还田后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通过沿淮麦田的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稻秸还田+腐秆剂(CN52,C/N=52∶1)、稻秸还田+腐秆剂+增基减拔施N肥(CN11,C/N=11∶1)、稻秸还田+腐秆剂+常规施肥(CN17,C/N=17∶1)和稻秸还田+腐秆剂+减基增拔施N肥(CN22,C/N=22∶1),并对耕层土壤养分、不同形态碳素、不同形态碳素有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土壤碱解氮以CN17最高,为166.23 mg·kg-1,而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以CN11最高,分别为22.12和138.75 mg·kg-1;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均以CN11最高,分别为15.52 g·kg-1、11.87 g·kg-1、38.04 μg·kg-1、76.49% 和0.25%;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也以CN11最高,为204.19;土壤养分含量、碳素有效率与土壤碳库指数的相关性最高。总之,沿淮地区稻秸促腐还田施用氮肥调节土壤初始C/N至11时,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中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提升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包括酸熔法(湿法消解、高压密封消解、微波消解)和碱熔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最后对前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