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2年天然牧草生长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大部地区偏多,光照丰富,大风日数偏少。大部分草场天然牧草,春季长势较差,夏季长势较好,牧草长势和产量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总体评价,2012年牧草生长季的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利大于弊,牧业生产属于丰年。  相似文献   
2.
气象灾害防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灾害的及时监测、准确预测是整个预警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气象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阿拉善盟气象灾害预警体制机制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指出阿拉善盟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防御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尤其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灾害防御的部门合作、信息共享,特别是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后的应急响应和社会联动等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放牧对荒漠灌丛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养分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放牧相比,重度放牧使0~5 cm、5~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各土层中土壤团聚体以0.053~0.25 mm粒径为主,放牧强度的增加造成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降低,分形维数(D)值升高,土壤团聚体结构遭受破坏,稳定性降低,导致土壤团聚体由大粒径团聚体(0.25~2 mm)向小粒径团聚体(0.053~0.25 mm、<0.053 mm)转变;重度放牧使土壤团聚体的C/N值升高,造成有效养分难以释放,植物所需养分亏缺。说明重度放牧是造成阿拉善盟荒漠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阿拉善左旗的霜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阿拉善左旗地区霜冻灾害气候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基础上,从霜冻灾害发生的成灾环境、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承灾体的易损性三个方面选取了地貌、灾害频率、人口、社会经济条件等评价因子;应用模糊评价法建立了霜冻灾害孕灾背景、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等数学模型;运用ARCGIS10.0软件,通过对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的操作得到霜冻灾害的孕灾背景、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图层,经过图层叠加以及等级划分得到霜冻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  相似文献   
5.
利用阿拉善豆阿左旗、阿右旗及额济纳旗气象局三个代表站的大风资料,对阿拉善高原近50年的大风天气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善高原20世纪60年代大风日数偏少,20世纪70年代及20世纪80年代偏多,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又有所减少.阿拉善高原大风天气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春、夏两季最多,秋、冬季节最少.春、夏季大风日数的多寡对年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模糊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的操作得到霜冻灾害的孕灾背景、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图层,经过图层叠加以及等级划分得到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  相似文献   
7.
基于近40a阿拉善荒漠监测点气候要素和植被物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该地区1981−2019年气候变化特征以及短脚锦鸡儿、猫头刺两种豆科植物主要物候期时间的演化趋势,探讨阿拉善荒漠豆科植物物候变化的气候驱动因子,旨在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典型荒漠地区植物物候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近40a监测点平均气温为8.8℃,并以0.46℃10a−1的趋势显著上升(P<0.01);年日照时数平均为3136h,以约98h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P<0.01);年降水量平均为159.0mm,呈波动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19.08mm10a−1(P<0.05);(2)研究区短脚锦鸡儿、猫头刺的返青期、开花期明显提前,黄枯期略有推后,整个生长季呈延长趋势;短脚锦鸡儿、猫头刺多年平均返青期日序分别为898、9010,开花期日序为11610、13116,黄枯期日序为30810、31510;(3)植被物候期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短脚锦鸡儿和猫头刺物候期变化主要受到气温的限制,日照时数对两种植物的返青期略有影响,降水量仅对短脚锦鸡儿黄枯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