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偏热环境对肉鸡血清和下丘脑脑肠肽含量、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取22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肉鸡120只,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将6组肉鸡转入环境温度为21℃、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控制舱适应7 d。29日龄时开始正式试验,试验组环境温度为31℃,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1℃,相对湿度均为60%,试验条件维持至试验结束,共计14 d。结果表明:1)试验第7天,31℃组肉鸡血清5-羟色胺(5-HT)和血管活性肽(VIP)含量显著低于21℃组(P0.05),而血清P物质(SP)含量与21℃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14天,2组血清5-HT、VIP和S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第7天,2组肉鸡下丘脑5-HT、VIP和S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14天,31℃组肉鸡下丘脑5-HT含量显著低于21℃组(P0.05),而下丘脑VIP和SP含量与21℃组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第14天,31℃组肉鸡盲肠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21℃组(P0.05);试验第7和14天,持续偏热环境对肉鸡盲肠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试验第7天和14天,31℃组肉鸡盲肠细菌条带数以及多样性指数均低于21℃组。5)持续偏热环境不利于肉鸡盲肠中Clostridium termitidis和Bacteroides vulgatus的定植。由此可见,持续偏热环境使得肉鸡血清5-HT和VIP含量在试验第7天显著下降,盲肠异丁酸含量在试验第14天显著升高,同时还降低了肉鸡盲肠菌群的多样性,改变了菌群结构,抑制了Clostridium termitidis和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海南尖峰岭林区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DEM和2013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别对林区森林景观二维和三维的景观特征和景观适宜粒度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混交林是林区优势森林景观,分布较广,乔木林地斑块数量最多,竹林地和苗圃地是劣势森林景观,苗圃地比竹林地分布集中;数据格式转换对森林景观面积和斑块数量有影响,混交林地和乔木林地变化最大;竹林地、苗圃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竹林地和苗圃地的面积却减少,无立木林地面积增大;灌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500 m,混交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00 m,乔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500 m,苗圃地全部分布在海拔0~300 m,无立木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300~500 m,宜林地在海拔0~300 m分布最多,竹林地在海拔300~500 m分布最多;地形对尖峰岭林区景观适宜粒度几乎无影响,尖峰岭林区适宜景观分析粒度为海拔150 m。该结果为科学经营管理尖峰岭林区森林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给漆蜡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真空高温加热方法,研究了6种高温处理对漆蜡皂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漆蜡的皂化值存在差异,但不显著;高温140℃,处理时间为4 h时,漆蜡的皂化值最小,为162.59 mg/g;高温130℃,处理时间为3 h的条件下,漆蜡皂化值最大,为218.00 mg/g;其它几组高温处理下的漆蜡的皂化值均在162.59~218.00 mg/g之间;高温140℃处理漆蜡的皂化值整体相对于其它几组较小,变化范围为162.59~194.18 mg/g,但是整体波动较大,最大与最小值的差值为31.59 mg/g;高温150℃处理时,漆蜡皂化值相对于100、110、120和130℃较小,整体波动较小,变化范围为185.39~197.27 mg/g,最大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1.88 mg/g。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种源地对白杨皮漆树种仁含油率及漆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情况,从而给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的漆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种源地分别为贵州省的大方县、云南省的富源县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陕西省的岚皋县的白杨皮漆树种籽为试材,应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种仁含油率和漆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树其种仁含油率分别为17.4%、22.1%、13.3%、13.1%,不同种源的种仁含油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树其种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间也存在差异,其中,贵州大方的白杨皮漆油中脂肪酸的种类最多(共有23种),云南怒江的白杨皮漆油中脂肪酸的种类最少(共有20种);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间存在较大差别,其总含量范围在65.76%~81.10%之间,波幅为15.34%;从4个种源地的白杨皮漆油中检测出的脂肪酸的种类均不低于20种,其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分别占其脂肪酸总含量的96.99%、96.88%、97.31%、98.07%。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探讨相对湿度对急性偏热23℃处理肉鸡的行为、生理、糖脂代谢的影响。肉鸡在人工气候实验舱内饲养,采用目标取样法,统计存储视频中的目标鸡各种活动行为、休息行为发生的次数;借助红外热成像仪和FLIR TOOIS分析皮温;检测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指标。结果显示:急性偏热环境(23℃)中不同湿度(35%、60%、85%)处理肉鸡的行为、生理、糖脂代谢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表明急性偏热23℃时高湿和低湿不同程度上影响肉鸡体热调节。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丛枝菌根真菌对君迁子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分别接种了细凹无梗囊酶(Acaulospora scrobiculata,简称AS)、聚丛根孢囊酶(Rhizophagus aggregatus,简称RA)、扭形多样孢囊酶(Diversispora trotuosa,简称DT)、根内根孢囊酶(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简称RI)、摩西斗管囊酶(Funneliformis mosseae,简称FM)等5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未接种菌根真菌的君迁子幼苗为试材,对6种处理下君迁子幼苗的生长情况和叶片的主要光合指标进行了观测,并用双曲线修正模型对所测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光合响应曲线及各处理下君迁子幼苗各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菌根化的君迁子幼苗其株高、地径、叶片数、植株鲜质量等指标值均有明显的提高,与未接种的对照组相比,接种AS、RA、DT、RI、FM使君迁子的株高分别提高了48.22%、62.01%、14.34%、14.66%、29.01%;其地径分别提高了22.81%、46.84%、21.19%、17.23%、14.72%;其植株鲜质量分别提高了93.69%、103.93%、53.98%、68.52%、84.44%;其单株叶片数比对照组多2~5片。2菌根化的君迁子幼苗其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均高于对照组,而其光补偿点则反之。3各接种处理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双峰"曲线,12:00~14:00时均存在"午休"现象,但接种处理下君迁子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的日均值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显著提高君迁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改善其对光的适应性,对植株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因菌种而异。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偏热环境下饲养密度对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挥发性脂肪酸和血清脑肠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取22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肉鸡144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单笼饲养。将3个组的肉鸡转入环境温度为21℃、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控制舱适应7 d。29日龄时开始正式试验,单个鸡笼饲养面积为0.64 m2,饲养密度分别设置为每笼6只(公母各占1/2,Ⅰ组)、每笼8只(公母各占1/2,Ⅱ组)和每笼10只(公母各占1/2,Ⅲ组),环境温度为31℃,相对湿度为60%,试验条件维持至试验结束,共计14 d。结果表明:1)偏热环境下Ⅱ组肉鸡盲肠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且Ⅰ组和Ⅱ组间比Ⅰ组和Ⅲ组间盲肠菌群相似性低;2)偏热环境下Ⅱ组饲养密度有利于盲肠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的定植;3)偏热环境下饲养密度对肉鸡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第7天,偏热环境下Ⅱ组肉鸡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偏热环境下饲养密度对肉鸡血清血管活性肽(VIP)和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偏热环境下饲养密度可改变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与结构以及血清脑肠肽5-HT的含量,但不影响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养密度对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挥发性脂肪酸和血清脑肠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取22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肉鸡144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单笼饲养。将3个组的肉鸡转入环境温度为21℃、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控制舱适应7 d。29日龄时开始正式试验,单个鸡笼饲养面积为0.64 m2,饲养密度分别设置为每笼6只(公母各占1/2,Ⅰ组)、每笼8只(公母各占1/2,Ⅱ组)和每笼10只(公母各占1/2,Ⅲ组),环境温度为21℃,相对湿度为60%,试验条件维持至试验结束,共计14 d。结果表明:1)Ⅲ组肉鸡盲肠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且该组的饲养密度有利于肉鸡盲肠Clostridium termitidis和Bacteroides vulgatus的定植。2)饲养密度对肉鸡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第14天,Ⅲ组肉鸡血清血管活性肽(VIP)含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而3个组间血清5-羟色胺和P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养密度可改变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与结构以及血清VIP含量,但不影响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湖南蓝莓引种区不同品种的花器形体特征及花粉生活力,从而为南方地区蓝莓引种栽培和授粉树的配置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纤维素酶溶解法、联苯胺染色法和离体培养等技术,对‘莱格西’、‘布里吉塔’、‘夏普蓝’、‘密斯梯’、‘粉蓝’、‘梯芙蓝’等6个蓝莓品种的花粉特性、花粉量、花粉生活力、花粉萌发率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测定结果表明:1蓝莓花粉量在各品种间存在差异,‘莱格西’、‘布里吉塔’、‘夏普蓝’、‘密斯梯’、‘粉蓝’、‘梯芙蓝’的花粉数依次为162、250、178、166、141、170粒/花药,其中‘布里吉塔’的花粉数量最多,‘夏普蓝’次之,‘粉蓝’最少;2蓝莓花粉生活力在各品种中存在差异,‘莱格西’、‘布里吉塔’、‘夏普蓝’、‘密斯梯’、‘粉蓝’、‘梯芙蓝’的花粉生活力依次为30.87%、26.79%、31.34%、23.83%,18.80%、24.83%,其中‘夏普蓝’的花粉活力最大,‘莱格西’次之,‘粉蓝’最小;3 6个蓝莓品种花粉萌发所需的最适蔗糖浓度不尽相同,‘莱格西’、‘布里吉塔’、‘密斯梯’在蔗糖浓度为10%时其花粉萌发率均最高,依次为25.60%、9.10%、27.20%;当蔗糖浓度为15%时,‘夏普蓝’、‘粉蓝’、‘梯芙蓝’3个蓝莓品种的萌发率均达到最高值,依次为26.20%、21.20%、61.40%;4 6个蓝莓品种中,‘夏普蓝’花粉萌发所需的最适硼酸浓度为300μg·L-1,而其他5个品种花粉萌发的最佳硼酸浓度均为200μg·L-1;5 6个蓝莓品种花粉萌发所需的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5℃。研究结果表明:6个蓝莓品种中,‘莱格西’和‘夏普蓝’均较适合用作授粉植株,其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野生乌饭越橘菌根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野生乌饭越橘根系进行实地采样调查,并通过锥虫蓝染色压片法研究其菌根真菌侵染情况。结果表明:(1)湖南省野生乌饭均有菌根真菌侵染,侵染率为38.60%~63.80%,最大差值达25.20%,差异较大;(2)土壤pH为4~6时,菌根侵染率随着pH的增大而提高,pH为5.82时,岳阳黄家坡菌根侵染率最大,为63.80%,pH>6时,菌根侵染率随着pH的增大而降低;(3)外生菌丝在同一根段上有多个侵入点,且能跨细胞侵入,内生菌丝中呈现倒"Y"型结构,贯穿整个根段;(4)菌丝体侵染细胞形成"菌丝连接桥"结构,菌根真菌侵染引起根表皮细胞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