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用 Ca Cl2 溶液对采后金针菇子实体进行真空浸渗处理 .结果表明 :0 .0 0 5、0 .0 1、0 .0 3、0 .0 6、0 .0 9mol· L-1的 Ca Cl2 处理能明显抑制金针菇采后呼吸和 C2 H4 释放 ,显著减少金针菇采后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还原糖、淀粉、有机酸、维生素 C、粗纤维等含量的损耗 ,显著抑制金针菇采后细胞膜透性的增加 ,提高采后贮存品质 ,其中尤以 0 .0 1、0 .0 3、0 .0 6 mol· L-1Ca Cl2 处理效果最好 ;0 .12、0 .15mol· L-1Ca Cl2 处理对金针菇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0 .0 0 5mol· L-1的 Ca抑制剂 EGTA处理能显著刺激金针菇采后生理生化变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贮藏温度、不同规格和不同包装方式的聚丙烯 (PE)薄膜袋包装、采前喷施保鲜剂等保鲜技术处理金针菇 ,分析比较不同保鲜技术对金针菇的贮藏保鲜效果、生理生化指标及其主要营养质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PE薄膜袋包装的保鲜效果好 ,失重和褐变程度低 ,呼吸速率和 C2 H4 释放作用明显被抑制 ,蛋白质、有机酸、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成分能较好保持 ,损失少 .包装袋内 O2 体积分数愈低 ,CO2 体积分数愈高 ,保鲜效果愈好 ,贮藏期愈长 .采收前分别用 0 .35μg· m L-1焦亚硫酸钠和 5g· L-1Ca Cl2 处理菇 ,能有效地抑制采后菇体内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 3种氧化酶的活性和褐变程度 .贮藏温度对保鲜期的影响是贮藏温度愈低 ,保鲜期愈长 ,1- 2℃下可保鲜 2 0 d以上 .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的贮藏保鲜技术及其生理生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贮藏温度、不同规格和不同包装方式的聚丙烯(PE)薄膜袋包装、采前喷施保鲜剂保鲜技术处理金针菇,分析比较不同保鲜技术对金针菇的贮藏保鲜效果、生理生化指标及其主要营养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E薄膜袋包装的保鲜效果好,失重和褐变程度低,呼吸速率和C2H4,释放作用明显被抑制,蛋白质、有机酸、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成分的能较好保持,损失少,包装袋内O2体积分数愈低,CO2体积分数愈  相似文献   
4.
以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e)为试验材料,果实采前一个月分别用3种植物激素和壳聚糖配制成9个配方喷施结果枝条。采后分别称取单果重和测定果肉中的红色素,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结果表明,0.1g/L6-BA和0.05g/L2,4-D处理分别提高果实单果重15%和12%。0.05g/LGA处理促进果实提前5-7天成熟,红色素含量增加,采前喷施壳聚糖则抑制果实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保鲜贮藏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针菇 (Flammulinavelutipea)属低温型食用菌。我省冬、春两季是生产金针菇大好季节 ,产量大且集中 ,但金针菇采收后不经保鲜处理很快褐变、老化、质变。因此 ,金针菇采收后 ,如何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度 ,是菇农与用户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 ,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从江苏省苏州市郊区引进国内外驰名的“苏芡”优良品种,经过二年在甫田芡实科研基地进行试种栽培,其开花结果正常,且亩产芡米(种仁)可30kg,比苏州当地亩产25—26kg,增产4—5kg,表现出早产、高产、稳产、适应性强,适宜在省内加以推广。种植上采取合理密植、及时施肥、防治病虫、适时采收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田间喷钙对草莓果实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田问喷钙(醋酸钙)对草莓头茬果、二茬果和叶片lO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钙明显增加果实和叶片钙、氮、锌、锰含量;降低果实钾含量和头茬果期叶片的硼含量;其余元素(磷、镁、铜、铁)的含量与喷钙浓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外源钙与草莓叶果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田间喷施不同浓度醋酸钙对“丰香”草莓头茬果、二茬果和叶片10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并探明喷钙浓度与草莓果实及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喷钙明显增加果实和叶片钙、氮、锌、锰含量,外源钙浓度与叶、果中钙、氮、锌、锰含量间基本上呈较显著至极显著正相关;喷钙降低果实钾含量和头茬果期叶片的硼含量,其喷钙浓度与果实钾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头茬果期叶片硼含量间呈较显著负相关;果实和叶片的其余元素(磷、镁、铜、铁)含量基本上与喷钙浓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