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柞蚕软化病中致病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柞蚕软化病中,除已发现的一种由柞蚕链球菌引起的柞蚕空胴病(Tusseh emppty disease)外,最近又分离出一种新的病毒——柞蚕非包涵体病毒(Tusseh Nonccluded Viruse)。几年来,在细菌方面,我们从组织病理学入手开展了对多种类型的软化病的研究工作,从采集的样品中,培养、分离得到了大量的细菌,经反复筛选和测定,初步找出了对柞蚕致病力较强的十余株菌,并进行了菌株鉴定。现将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十多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广大蚕区,一种新型病害日益严重的威胁着柞蚕生产。该病在辽宁始发现于西丰、海城等县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蚕区,蚕民称之为“高山型软化病”,又因该病的发病时期多在作茧前后,患病蚕儿停止食叶,有的口吐无色粘液,蚕体日渐萎缩与柞蚕空胴病明显不同,因而有“吐白水型软化病”之称。1984年秋,我们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蚕科所和辽宁西丰、海城等县蚕区的发病现场分别采集了病蚕样品,经分离,得到了一株非包涵体病毒(Noncclded Virues)。  相似文献   
3.
柞蚕空胴病在全国各柞蚕区均有发生.特别是辽宁、吉林、延边等蚕区受害较重.据1961~1963年辽宁省十几个柞蚕重点县的调查,平均受害率为30~40%,严重的达70%以上,对柞蚕生产威胁很大.关于柞蚕空胴病的研究,国内外尚无报导.为了尽快解决其危害,对空胴病的病原,病症和病变,病原菌的菌种鉴定,传染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近十几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广大蚕区,一种新型的柞蚕软化病日益严重的危害着柞蚕生产。由于该病多发生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或是由于患病蚕儿多吐无色消化液,因而被称之“高山型”软化病或“吐白水”型软化病。  相似文献   
5.
柞蚕空胴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柞蚕空胴病为辽宁柞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据1960~1961年调查,全省平均发病率为30—40%,重者达70%以上。通过病原、发病机制、病变和病征的研究,查明该病是由柞蚕链球菌的寄生,破坏了柞蚕中肠的围食膜和肠壁细胞而引起发病。致死的病蚕,具有一定的病变和病征。这些特征与目前昆虫病理学和蚕体病理学中记载的各种类型软化病有明显的区别,是柞蚕的一种新型病害,命名为“柞蚕空胴病”。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非包涵体病毒对柞蚕的致病性.柞蚕1、2、3龄分别感染非包涵体病毒,发病率分别在80.85—99.2%、73.54—85%和50.83—74.19%测定了非包涵体病毒对柞蚕的LD50在10~4·85左右.测定了该病毒的增殖曲线,看出,接种后72—96小时为潜伏期,120小时开始增殖,216小时达到毒力高峰,其后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正>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是昆虫消化和吸收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机构之一.对于包括家蚕在内的其它昆虫的围食膜,已有过一些研究和报道.昆虫围食膜的特异结构及组成物质的性质,是昆虫自身的一种对外的防御屏障.不仅消化液对经口进入昆虫肠腔内的各种病原物具有很强的抗御能力,围食膜也对昆虫起着保护作用.但是,对于柞蚕围食膜及其机能,尚少见报道.我们在研究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柞蚕中肠侵染和增殖的过程中,对围食膜的形态及对病毒的灭活力做了初步观察和测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