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芳香二脒类化合物合成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4-氰基苯酚与α,ω-二溴烷烃为原料,合成了15个芳香二脒类化合物A2~A6,B2~B6和C2~C6,其结构均经1H-NMR和MS确定。初步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mg/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和苹果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等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特别是对番茄灰霉病菌,在10mg/L质量浓度下有8个化合物对其抑制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2.
丙烷脒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对丙烷脒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rerea)进行了研究。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1599 mg/L和2.7510 mg/L;在组织法测定中,丙烷脒对灰霉病表现出较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丙烷脒在施用剂量为(a.i.) 90~180g/hm2、施药4次、间隔7d的条件下对番茄、黄瓜、草莓等作物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和腐霉利,与菌核净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砂地柏果实中2种二萜类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粘虫幼虫为试虫,采用活性跟踪法,从砂地柏(SabinavulgarisAnt.)果实中分离出2种二萜化合物,经MS,1HNMR和13CNMR鉴定为4-表-松香醛和7,13-松香二烯-3-酮。活性测试结果表明,0.005g/mL4-表-松香醛和7,13-松香二烯-3-酮对3龄粘虫均具有较强的拒食及一定的毒杀活性。  相似文献   
4.
丙烷脒类似物抑菌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丙烷脒是一新发现的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作用机理独特等特点。以番茄灰霉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等植物病原菌作为供试生物,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合成的9个丙烷脒类似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0mg/L时,化合物A1~A5对番茄灰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苹果干腐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化合物B5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2.2%,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对丙烷脒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cirerea)进行了研究。丙烷脒对灰霉病茵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1599mg/L和2.7510mg/L;在组织法测定中,丙烷脒对灰霉病表现出较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丙烷脒在施用剂量为(a.i.)90-180g/hm2施药4次、间隔7d的条件下对番茄、黄瓜、草莓等作物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和腐霉利,与菌核净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4种戊烷脒同系物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载玻片萌发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组织测定法,结合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戊烷脒及其同系物乙烷脒、丙烷脒、丁烷脒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化舍物对灰霉病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丙烷脒和丁烷脒对灰霉病的抑制活性较高,二者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6821mg/L和2.1599mg/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7510mg/L和5.7362mg/L;丙烷脒和丁烷脒对番茄灰霉病有较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田问试验条件下,连续2次施药后,以120g ai/hm^2施用剂量防治豇豆灰霉病,丙烷脒和丁烷脒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03%和54.52%,以100gai/hm^2施用剂量防治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1.97%和68.96%,均优于对照药剂施佳乐(450gai/hm^2)和速克灵(468.8gai/hm^2)。丙烷脒和丁烷脒具有开发成为农用杀菌荆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