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消毒防病贯穿在养蚕前后的全过程,理论上是十分强调的,但是,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的期中消毒,在实践中就时间而言,没有达到全期消毒.据省农科院蚕桑所的试验,药效持续期较长的"防病一号"约24小时,漂白粉则更短.整个蚕期的幼虫经过时间,春蚕24日左右,为576小时.如用"防病一号"  相似文献   
2.
象山县泗洲头乡泗洲头村沈光球,承接县林业局试验项目,1984年春种桑树1500株,计面积0.75亩,当年利用秋叶养蚕1.7张、产茧120.3斤,收入茧款282.94元,计亩产收入377.25元,预计1985年亩产茧收入可达600元,沈光球的主要经验是狠抓桑园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的小蚕电热恒温饲育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容量可变,自动控温,装、卸、用、贮方便的新型小蚕电热恒温饲育箱在象山问世。经过4年的使用和反复改进,其结构性能更为合理实用,受到蚕农和技术人员的欢迎。推广面不断扩大,1988年春期开始在象山县灵南乡大麦塘村搞试点,初试时3只恒温箱,饲养春种10盒,至1991年春期增加到68只,饲养春种203.4盒,恒温箱育占全村总饲养量的75.5%,并逐步向全县推开,1991年全县89只。  相似文献   
4.
续春蚕生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达 《蚕桑通报》2003,34(4):56-57
所谓续春蚕是在常规春蚕饲养的基础上,通过推迟桑园夏伐,恰当选留新稍并加强肥培管理,利用所留新稍不断伸展生长的叶片再饲养的一批蚕。由于其饲养期间,气候相对比较适宜、叶质优良,能够生产出与春蚕同等优质的蚕茧,因此对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饲养量、产茧量,增加蚕农的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续春蚕生产在江苏省起步较早,其相关的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已于今年通过专家鉴定,但作为蚕业重点产区的浙江省在这方面尚无有关推广的报道。我县近几年正在发展规模桑园,培育了一批经营大户,显然对开发续春蚕生产具有较大的潜力。为推广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5.
张乃达  陈绍体 《蚕桑通报》1993,24(3):58-58,63
从1989年开始,象山县蚕桑生产出现连年大幅度上升的局面(表1).茧价提高,刺激生产,县府重视,贷款扶持,乡镇政府,因势利导,鼓励发展;在技术上与全面推广以"良地、良种、低干、密植为基础,一年二剪为核心,肥水管理为配套"的技术措施密切相关.以灵南乡大麦塘村为例,1989~1990二年在淡涂上发展桑园2536亩.其中1989年栽86.6亩丰驰桑,亩栽2000株,1990年栽165亩,荷叶  相似文献   
6.
蚕体消毒通常只在起蚕时进行,但病原在起蚕以外的任何时期都有侵染蚕体的可能,为此,我们根据防病1号中多聚甲醛有缓慢发散甲醛气的特点,设计了药粉垫底、使蚕经常处在无害于生理的甲醛气包围的小环境中生活的方法,经用白僵菌孢子和中肠型脓病毒人为污染蚕座、蚕体和桑叶试  相似文献   
7.
推广适用技术发展规模蚕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达 《中国蚕业》2003,24(2):63-64
丝绸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也是我国少数几个可以垄断国际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当前中国已经入世,可以预期,丝绸出口关税可大幅降低,配额限制将逐步取消,原料茧生产从长远考虑将从中受益,这对发展蚕业生产是一个重大利好,给古老的蚕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提升蚕业效益应依托适用技术实施规模经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现阶段实施蚕业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回顾了象山从2001年开始推行蚕业规模经营所取得的成绩,并以茅洋乡五狮山蚕业规模经营示范基地为实例,总结了大棚及简易蚕房建设,大幅降低养蚕实际投入:推广方格簇,提高蚕茧品质;推行稚蚕“防病—号”垫底消毒,控制重大蚕病爆发;引进桑树良种,提高桑叶产量;推广幼龄桑一年二剪快速成林技术,提早桑园投产期;改革蚕期布局,增养续春蚕,增加蚕业效益等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张乃达 《蚕桑通报》1992,23(1):54-58
利用杂交桑建立桑园,在广东1985年调查,面积约4万亩。杂交桑品种的利用,是我国栽桑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由中国农科院蚕研所孙晓霞等育成的丰驰桑,原名中桑5801×育82,具有丰产、优质、早生、发芽率高等特性。与湖桑32号(荷叶白)比较,产叶量提高11.4~15%;叶质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出丝率等衡量,略  相似文献   
10.
对大棚养蚕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乃达 《蚕桑通报》2003,34(2):52-53
2002年秋,浙江省农业厅在桐乡召开大棚养蚕现场会,笔者因故未能参加,但深感推广大棚养蚕是稳定发展和提升蚕桑产业的一个重要举措。众所周知,我国是茧丝绸产量大国,但必须看到,蚕茧是丝绸的基础,而蚕茧是数以千万计农户为生产单位生产出来的。由于历史原因,以户为生产单位经营的桑园规模小,多则几亩,少则几分,即使单位面积的盈利水平较高,但由于面积过小总体效益低,致使在农户家庭中始终处于副业地位。在各行各业追求总体效益,产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蚕业这样的生产体制和效益水平已与当前经济大势无法抗争,如不采取措施,“丝绸大国地位岌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