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0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概述了中国长白山区核桃楸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天然的资源概况之后,又对其受各种生态因子以及自然杂交的影响,使得核果产生形状变异的十种类型,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并且还以长白山蛟河地区核桃揪为原料,对其核仁进行了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楸仁油的亚油酸含量均较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为高,作为高营养食用植物油源,综合开发长白山区核桃楸资源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GC-MS-DS联用技术对香蓼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在已分离的60个成分中鉴定了其中的50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8.24%。α-桉叶醇(15.36%)、反式法呢醇(12.70%)、2,5-十八双炔陵甲酯(10.95%)、β-石竹烯醇(7.74%)、澳白檀醇(6.05%)、α-香附酮(5.64%)、α-杜松烯(5.52%)、樟脑烯(4.45%)等为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GC/MS/DS联用技术,分析了白玫瑰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分离的的44化合物中,鉴定了41个组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7.64%。白玫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β—笨乙醇,含量高达86.53%,其次是丁香酚(4.75%)和香叶醇(2.45%)。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应用核磁共振~(13)C 谱鉴定两个四环二萜类化合物结构的工作,对一些天然化合物,如具有含氧基团的环己烷体系的化合物中,由于其含氧基团的取代情况不同而引起其核磁共振~(13)C 谱各相关碳信号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压力为4.5-5 GPa,温度为1 500-1 700℃内,以Li3N为触媒研究了结晶程度不同的hBN在有或无添加剂LiH情况下对cBN合成难易程度的影响.通过X-光谱对初始原料进行了分析并用显微镜观察了合成产物.结果表明:在不添加LiH的情况下,结晶度高的hBN较容易合成cBN,而添加LiH后,与上述结果相反,结晶度较低的hBN较容易形成cBN.  相似文献   
6.
卡尔·波普根据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提出了他独特的现已在西方科学界引起重大影响的科学观——波普批判理性主义。他认为,对于科学的发展,重要的不是致力于收集事实,而是要大胆地提出能够提供更多信息的经得住实验和批判检验的假说,如果假说或理论被实验证明为假,就应无情抛弃,代之以更经得住检验的假说或理论。科学通过这一无限的发展而接近真理。他曾经画过一幅图来说明他的理论,现在有人称之为"四段图式":  相似文献   
7.
红玫瑰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GC/MS/DS联用技术对红玫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在已分析的76种成分中鉴定了其中73种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8.54%。其主要成分是香茅醇(30.84%),β—笨乙醇(24.00%),香叶醇(20.11%)和丁香酚(3.88%)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研究了万年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已分析的72种成分中鉴定了其中的64种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8.22%。其中的王要成分是葛缕酮29.44%,二氢葛缕酮22.14%,侧柏醇7.49%和β—松油醇6.93%。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五味子茎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分离的42个成分中,鉴定出39个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β—萜品烯(14.71%)、十一烷—2—酮(9.81%)、δ—杜松醇(7.93%)、β—萜品醇(6.50%)、三环萜(5.97%)、α—蒎烯(4.92%)、γ—萜品醇(4.83%)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