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4篇
  51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青藏高原高寒绿洲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运用生态学原理对青海香日德绿洲进行景观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香日德绿洲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634和0.8397,均处于中等水平。研究区景观优势度不高,但是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仍占有较高的景观比例,尤其耕地,不但景观比例大而且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还有增长趋势;研究区景观分离度最大的是交通用地,最小的是耕地,表明耕地分散程度最小,交通用地最大。区域景观破碎度最大的是耕地和林地,最小的是交通用地和水域,说明耕地被分割程度最大,水域和交通用地最小。分维数指数最大的是居民及工矿用地,最小的是耕地,即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形状最不规则,受人为干扰最小,相反耕地形状最为规则,受人为干扰最大。  相似文献   
2.
农牧交错带不同封育时间对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封育时间对干旱、半干旱草原植物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同时探索农牧交错带草原封育周期,本研究选取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于每年7-8月份(植物生长季节)对封育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植物名称、植物种数、株数、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鲜重)等。运用生态学、地统计学原理,结合Biodiversity Pro、Microcal Origin等生态学统计软件对外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封育2-3年后植物群落优势种优势地位得到巩固,而一些伴生种则在竞争中消失;封育区植物特征值在封育2-3年后达到最大,如地上生物量(鲜重)在封育3年达到最大值,为6907.75kg/hm2,此后呈下降趋势;封育区主要植物重要值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均在封育2-3年后出现最大值,此后也不同程度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农牧交错带地表覆盖物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地表覆盖物对土壤入渗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采用样线调查法进行地被状况调查,并在所设样线各样方内对应进行入渗试验。通过对外业数据的处理、分析,对各种地被状况影响入渗的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植物的生长对水分入渗具有促进作用。植被盖度与入渗深度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93。枯落物的覆盖对水分的入渗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两者呈对数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21。生物结皮对入渗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结皮盖度与入渗深度之间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5,说明结皮的存在使土壤水分呈现浅层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具有大面积沙漠和荒漠化土地的国家,荒漠化危害极为严重.在长期的防治荒漠化过程中,总结积累了大量的防治荒漠化技术和固沙造林技术,具体包括:(1)荒漠化地区封沙育林育草;(2)绿州防护林体系建立;(3)荒漠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4)流动沙丘固沙造林;(5)公、铁路防沙造林;(6)飞播造林种草固沙技术.  相似文献   
5.
水是干旱区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水量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荒漠化过程.本文在荒漠化公约所作的荒漠化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对干旱区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如土壤盐渍化、植被退化和现有耕地的废弃加以综合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缓解这些影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评价封育对宁夏盐池县沙化草地植物组成及群落复杂性的影响,为半干旱区草地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种封育类型老、新封育区和对照区在2003—2013年样线与样方结合法进行植被调查,并用群落总复杂性、无序结构复杂性、有序结构复杂性3种指数来分析其复杂性特征。[结果]老封育区由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和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群落逐渐演替为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群落,新封育区和对照区主要是黑沙蒿群落;新封育区和对照区的植被生物量与盖度大多年份高于老封育区;封育可增加无序与有序结构复杂性,进而增加群落总复杂性。[结论]长期封育降低了植被数量特征值;随封育年限的延长,群落复杂性指数约以5a左右为波动周期,说明适宜封育年限为5a。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的青海香日德绿洲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运用生态学原理对青海香日德绿洲进行景观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香日德绿洲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634和0.839 7,均处于中等水平。研究区景观优势度不高,但是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仍占有较高的景观比例,尤其耕地,不但景观比例大而且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还有增长趋势;研究区景观分离度最大的是交通用地,最小的是耕地,表明耕地分散程度最小,交通用地最大。区域景观破碎度最大的是耕地和林地,最小的是交通用地和水域,说明耕地被分割程度最大,水域和交通用地最小。分维数指数最大的是居民及工矿用地,最小的是耕地,即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形状最不规则,受人为干扰最小,相反耕地形状最为规则,受人为干扰最大。  相似文献   
8.
沙漠-绿洲系统中降雨、土壤水分与地下水位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分布与运移对沙漠 绿洲区的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 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位于库布齐沙漠和黄河之间沙漠-绿洲系统中的降雨、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在生长季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沙漠边缘三者之间的关系明显不同于过渡带和绿洲:沙漠边缘具有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且土层间变异较大、地下水位较深但稳定、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关系不明晰、降雨在土壤中运移快、耗散明显等特征;绿洲区三者的特征与沙漠边缘正好相反;过渡带介于二者之间,但和沙漠边缘的特征更为接近.在沙漠边缘进行植被建设防风固沙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植被的成活率,并使生态系统得以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八年陕西地区水稻上普遍而较严重的发生稻飞虱为害。陕西省农业技术调查团植保工作组分别在汉中、商雒、延安等三个专区专门对此类害虫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访问,并初步摸出一些在本地区发生发展规律。稻飞虱这类害虫农民称它为“蟆蟆虫”,“蟩虫”,“蚁虫”,把它们所造成害状称为“火旋”,“火风”。在陕西省地区发生共有四种,其中以稻白背飞虱〔Sogata furc-itera H.〕为主要:此外汉中地区还有叶跳蝉(浮尘子)也同时加害水稻,特别是白翅叶蝉(Emposca Subrufa M.)虫口仅次于稻白背飞虱。稻飞虱在陕西地区还是种历史性的害虫。据老农谈,在清朝年间就已发生。此后,每年都有局部受害,商雒地区曾在1936年大发生一次,汉中地区的西乡、城固也在1955年个别地方造成稻田毁灭。但没有今年这样普遍发生而严重。一般发生地区水稻要损失1~3成,有上千亩的稻田整个被摧毁,造成个别地区在大跃进情况下的减产现象。今年稻飞虱大量发生与夏秋季连绵阴雨高温有极密切的关系。此外插秧期早的受害轻,迟的受害重;与品种生长期长短也有一定的关系,早熟品种受害轻,这也仅限于在同时插秧情况下而言;单纯的施用过多的氮肥,也会造成稻飞虱的为害;地势低窪的田是造成稻飞虱为害的有利条件,尤其是烂泥田(冷水田)受害更为明显。在稻飞虱发生时,各级党领导十分重视,大力发动群众进行防治,大大减轻为害程度。但由于事先缺乏虫情的预测,因此,还不夠及时,防治也不夠彻底,仍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成为今年的严重教训。今后应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并彻底清除越冬寄主;适当提早插秧期,使插秧期不要拖得太长;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水的控制和肥料种类配合施用;在稻飞虱发生时应想尽一切办法立郎予以扑灭。这些是为今后的防治途径。因为稻飞虱是今年在陕西地区大发生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还有许多值得今后继续调查研究问题,如越冬寄主,虫态、场所及生活习性,发生世代等。  相似文献   
10.
蜜露是蚜虫代谢的最终产物。1980年我们对棉蚜蜜露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于为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新依据。一龄棉蚜体重25微克,成蚜320微克,一生排蜜量2220微克,随发育而增加。若虫期排蜜频率高,强度大。棉蚜排蜜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多,晚上少,一天中群体排蜜高峰往往与最高温度同步出现。以~(14)C 标记表明,棉蚜排蜜量约为总取食量的72%,在一天内可达90%。棉蚜排蜜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排蜜滴数)同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叶片含糖量的多少,空气湿度的大小,以及土壤含水量的高低等因素密切相关。用砂培表明,对棉花增、减氮肥,蚜虫排蜜量都减少,但增氮者繁殖能力提高;磷肥的效应同氮肥相似,似有磷促氮的作用;钾多则排蜜量有增加趋势。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取食,其排蜜频率差异很大,在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上取食,排蜜频率低。因此,频率可作为测定棉花品种抗蚜性的指标。此外还探索用插叶法、同位素标记法测定成株期抗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