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全省分布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人工培养得到的幼虫,天然冬虫夏草寄生蝙蝠蛾幼虫的肠道菌群进行分离和培养,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从所有被检蝙蝠蛾幼虫的肠道中分离纯化出11个不同菌群,其中以葡萄菌属的数量较大,分离频率较高,为优势菌群,特别是可以确定LG03、LG04菌株是冬虫夏草寄生蝙蝠蛾幼虫肠道内的优势细菌。在人工培养的幼虫肠道内没有检出真菌,放线菌仅存在于自然采挖的冬虫夏草寄生的幼虫肠道内。  相似文献   
2.
应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对不同季节的拉脊蝠蛾幼虫肠道内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菌群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拉脊蝠峨肠道菌群组成,以期发现优势菌群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幼虫的成活率和侵染率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从80头幼虫肠液中共分离出17个不同的菌群,其中细菌11个,真菌6个,放线菌2个。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在抗癌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宗豪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33-34,55
该文介绍了冬虫夏草在抗密免疫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方向的进展情况。指出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但有效成份及其作用推理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冬虫夏草菌侵染寄主蝙蝠蛾(Hepiahus spp.)幼虫而形成的虫菌复合体,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菌的寄主主要分布在蝠蛾总科8个属的60多个种内,这些蝙蝠蛾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大部和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等地。本研究拟以采集自青海省化隆县境内的蝙蝠蛾卵为对象,明确温度与湿度互作条件下对蝙蝠蛾卵孵化的影响。在浓度为5%的PEG处理下,蝙蝠蛾卵的孵化率达89.5%,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浓度的PEG处理(P0.05)。随着温度的增加,蝙蝠蛾卵的孵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处理下蝙蝠蛾卵的孵化率最高,为86.0%,显著高于其它3个温度处理下蝙蝠蛾卵的孵化率(P 0.05)。温度与湿度互作对蝙蝠蛾卵孵化影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和湿度共同处理条件下对蝙蝠蛾卵的孵化存在明显的互作关系(F=16.334,P=0.000)。在PEG浓度为5%、温度为15℃处理下蝙蝠蛾卵孵化率最高,达到89.5%,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 0.05)。尽管温度和湿度在蝙蝠蛾卵的孵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除此之外孵化场所的地理位置、环境中的光照等因素可能也是影响蝙蝠蛾卵孵化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冬虫夏草寄主蝠蛾幼虫的生长对多种生态因子的响应,筛选出冬虫夏草优势寄主蝠蛾的生长条件,为冬虫夏草的人工抚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不同因素对受精卵孵化率处理的影响,筛选出最合适的孵化条件,提高受精卵孵化率。采用青海拉脊蝠蛾受精卵,以饱满/不饱满受精卵、蒸馏水/盐水保湿、Hg溶液/蒸馏水3种处理和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孵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青海拉脊蝠蛾受精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15℃,最佳湿度为70%~80%;黑色发亮、饱满圆润的受精卵平均孵化率较高(40%),经0.1%Hg溶液处理受精卵平均孵化率(35%)和蒸馏水保湿处理的受精卵平均孵化率(35%)较高。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 K.)Sacc.]菌培养过程中,蝙蝠蛾拟青霉菌株SH-1的菌丝产生粉红色变化的现象,粉红菌株与SH-1菌株形态上存在很大差异,为查明产生的原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光照、p H和装液量对粉红色变化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冬虫夏草真菌的培养环境,分析影响粉红色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产生粉红变化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80 d、培养温度20.55℃、p H 7.51、装液量250 m L,在此培养基条件下,粉红菌株ZH-1产生概率为35.14%;得出菌株ZH-1的最大得率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80 d、培养温度为22.25℃、p H 6.89、装液量250 m L,在此培养基条件下,粉红菌株ZH-1得率为8.9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氮源对冬虫夏草发酵茵丝活性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冬虫夏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分离培养获得2株虫草无性型菌种,应用不同氮源培养基进行发酵技术培养获得菌丝体,对天然冬虫夏草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茵丝体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2株菌种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种类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同;以动物氮源为主的培养基培养的虫草发酵产物活性成分含量及生物量均高于植物氮源培养的虫草和天然虫草。[结论]该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对冬虫夏草发酵菌丝活性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为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肠道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全省分布的冬虫夏草寄主幼虫、人工培养得到的幼虫、天然虫草的肠道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所有的肠道中以葡萄球菌属的数量较大,分离频率较高,为优势菌群;在人工培养的幼虫肠道内没有检出真菌,可能与饲养环境无菌的情况有关;放线菌仅存在于自然采挖的幼虫肠道内,在冬虫夏草和人工饲养的寄主幼虫的肠道内无未检出,说明在野外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由于寄主幼虫取食的多样性和杂食性,以及土壤区系微生物的作用,造成自然条件下寄主幼虫肠道内菌群较人工饲养的寄主幼虫的肠道菌群复杂;通过对不同季节寄主幼虫肠道菌群的分离试验,发现只有在8~11月份的寄主幼虫肠道内能够分离出与冬虫夏草相似的真菌;添加优势菌群对于人工无菌饲养的寄主幼虫没有根本性的伤害;肠道真菌的存在对于冬虫夏草的形成具有关键的作用,该真菌的生物学地位、培养的最佳条件及与冬虫夏草的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在翻译过程中,三联体密码子指导氨基酸肽链的合成。长期进化过程中,有些氨基酸对应多个三联体密码子,形成了密码子兼并性。不同物种的基因组中,一些氨基酸偏好使用某种密码子,形成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突变和自然选择压力是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两个主要因素。甘肃内生真菌是一种重要的禾草内生真菌,其主要侵染宿主醉马草,一方面能提高宿主醉马草对生物与非生物的抗性;另一方面产生的有毒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毒害家畜。以甘肃内生真菌核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基因组的基本组成及密码子使用模式,确定最优密码子。同时对各密码子相关指标与基因长度、氨基酸的使用频率等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基因组对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GC3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40%~60%,62.7%的基因有效密码子数使用频率分布在0~0.1,95.4%的有效密码子数低于期望值而且位于期望曲线的右下方,这意味着突变压力是影响甘肃内生真菌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因素之一。然而,中性分析结果显示,GC12和GC3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110, P<0.01)、回归线斜率为0.2729,表明突变对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影响仅为27.29%,其他因素的影响所占比例约为82.7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疏水性氨基酸对甘肃内生真菌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影响系数最大,其次是芳香族氨基酸。此外,在甘肃内生真菌基因组中总共鉴定到26个以C或G结尾的最优密码子,表明甘肃内生真菌偏好使用的密码子可能与第3位的GC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