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干物质和磷动态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干物质和磷动态积累、分配规律及磷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增加玉米茎、叶、穗轴、子粒和整株干重及磷含量,降低磷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随生长推进,不同供磷水平的子粒和整株干重及磷含量不断增加直到成熟,其余器官干重和磷积累峰值出现时间早晚不同;生长后期,子粒成为唯一的库器官,茎、叶、根,甚至穗轴均成为源,有一部分光合产物和磷输出,被重新分配到子粒。出苗后79~100 d,各供磷水平下的子粒干重净增量是相应出苗后58~79 d的0.75~1.02倍;前者子粒磷净增量是相应后者的1.56~2.39倍,说明光合产物和磷向子粒中运输不是同步的过程。同一取样时期,随施磷量增加,各器官的干重和磷含量增加,以施P2O5 90 kg/hm2最好,产量达11231.6 kg/hm2,原因是该处理的玉米穗长、行粒数和单株粒重显著增加,禿尖长度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
减氮配施增效剂对麦田温室气体减排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作物产量提高受限,肥料利用率降低,大气污染加重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减氮配施增效剂下的麦田N_2O、CO_2、CH_4排放通量动态变化、综合增温潜势、小麦产量。结果表明:减氮配施增效剂下的N_2O排放峰值在播种-分蘖期,CO_2排放峰值在扬花-灌浆期;麦田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主要是由CO_2决定,添加纳米碳和双氰胺处理的N_2O排放通量峰值分别较农民习惯施氮肥减少55.5%和69.1%,峰值也较农民习惯施氮肥和推荐施氮肥延迟1d和4d;与农民习惯施氮肥比,各减氮处理的麦田N_2O和CO_2排放总量分别降低21.5%~52.2%,11.9%~33.6%;小麦产量提高6.2%~21.4%。施氮量为180kg/hm2时,增施锌腐酸、纳米碳和双氰胺可提高冬小麦产量,减少CO_2和N_2O排放,降低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其中以氮素增效剂DCD综合作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褐土区露天菜地和粮田磷素形态及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菜地和粮田土壤磷库,分类合理指导磷肥施用,减少环境污染,以北京市、河南省、河北省的露天菜地及相邻粮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不同褐土区菜地与粮田土壤中磷素空间分布、形态变化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不同褐土区菜地土壤磷素含量总体大于粮田。相同地区0~20 cm土层中磷素含量均大于20~40 cm土层。Ca_2-P最易被作物吸收但土壤中含量较少,占土壤无机磷积累量的3.81%~8.68%;Al-P、Fe-P和Ca_8-P也是土壤中磷素的主要来源,它们基本均匀分布,分别占土壤无机磷积累量的32.82%~37.95%、16.65%~17.14%、27.26%~29.94%;Ca_(10)-P、O-P的含量较少,分别占土壤无机磷积累量的4.97%~6.51%、6.45%~7.81%。长期施用磷肥的土壤会导致磷素在土壤中累积,多余的磷会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建议各地区菜地和粮田分类采用测土配方施磷肥方法,以降低土壤磷素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小麦季氮肥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试验采用间歇式密闭室通气法,测定了冬小麦生长季氨挥发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施用氮肥后氨挥发速率升高,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基肥与追肥后氨挥发速率最大分别达到1.12 kg/(hm2.d)和0.66 kg/(hm2.d),可见冬小麦基肥氨挥发损失高于追肥。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冬小麦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150,225,300 kg小区的累计挥发量分别为5.25,5.97,7.22,9.31,12.85 kg/hm2;冬小麦生长季节来自氮肥的氨挥发为0.72,1.97,4.07,7.61 kg/hm2,占施氮总量的1.0%,1.3%,1.8%,4.2%。当氮施用量超过150 kg/hm2时,由于氨挥发增加将使农田氮损失显著提高,通过Elovich动力学方程(y=a+blnt)对时间和氨挥发量进行拟合。土壤0~10 cm NH4+-N含量和氨挥发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温度是氨挥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给宁晋地区玉米高产高效、合理地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在高磷土壤上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体内干物质、氮动态积累和分配、根系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氮肥增加了整株玉米及籽粒中干物质和氮的积累,整株玉米干重与出苗天数呈显著二次相关。根、茎、叶、穗轴的干物质和氮积累均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多数出现在出苗后58 d。同一取样时期,不同处理玉米体内干物质和氮积累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240 kg/hm2时最大,随后降低;施肥量与产量之间呈明显的二次关系,当施肥量为254.32 kg/hm2时,最高产量为11 118.18 kg/hm2,在该处理下玉米的根系发育较好、玉米穗长、行粒数、单株粒重显著增加,秃尖长度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