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连麦抗1(LMK1,白粒小麦)、CM-L3(蓝粒小麦)和CM-Z2(紫粒小麦)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色素及功能营养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在花后14 d达到最大值,且连麦抗1籽粒中的叶绿素含量高于CM-Z2和CM-L3的;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表现为CM-Z2和CM-L3在花后14 d出现峰值,而连麦抗1在花后21 d出现峰值;CM-L3和CM-Z2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前者的含量低于后者的含量,而连麦抗1籽粒中花青素含量很低且在各时期基本上无差异;不同品种(系)籽粒中微量元素Fe和Zn的积累均表现为CM-Z2>CM-L3>连麦抗1,而Mn、Cu含量存在品种(系)间差异,但未与籽粒颜色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灌浆前期,白粒小麦籽粒中的总黄酮、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较高,而在灌浆中后期紫粒小麦籽粒中的总黄酮、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白粒小麦和蓝粒小麦的.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氮素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结构、群体质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筛选黄淮麦区氮高效小麦品种,以黄淮麦区42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正常施氮和不施氮2种氮素水平,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结构、叶面积、株高、穗长、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旗叶SPAD值、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2个氮素水平下,42个小麦品种产量结...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籽粒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江苏淮北麦区生产提供保障。本研究以新培育的155份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设置10月18日(S1)、11月05日(S2)、11月22日(S3)、12月1日(S4)4个播期,考查成熟期籽粒的千粒质量、面积、周长、粒长、粒宽、长宽比、直径和圆度8个性状,利用获得性状值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最长距离法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系间亦有差异;千粒质量与除长宽比外的其他几个性状均呈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圆度呈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聚为Ⅴ类,类群Ⅰ到类群Ⅴ的千粒质量均值逐级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籽粒性状分为2个主成分,共可解释93.91%的性状信息。通过综合分析4个播期的小麦籽粒性状,筛选出LM20080、LM20070、LM20069等10个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籽粒性状稳定的新品系,为江苏淮北麦区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以德抗961(强耐盐品种)、连麦7号(常规耐盐品种)和济南17(盐敏感品种)为材料,对其实施不同程度的NaCl胁迫和硅(Si)处理,研究硅对NaCl胁迫下小麦生长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NaCl浓度增加降低了小麦出苗率、干物质积累、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灌浆期,NaCl浓度增加降低了小麦干物质积累、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基施硅肥可以促进NaCl胁迫下小麦出苗,提高幼苗期根干重、苗干重、苗长、幼苗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施拔节肥同时施用适量硅可以增加NaCl胁迫下小麦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延缓旗叶衰老。与0.10% NaCl胁迫相比,硅处理在0.45% NaCl胁迫下影响更显著。说明合理施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NaCl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明重离子辐照对小麦籽粒蛋白及加工品质的影响,为小麦优质育种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中强筋小麦品种连麦12和中筋小麦品种淮麦20为供试材料,设0(CK)、30、60和90 Gy 4个不同辐照剂量水平,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磨粉品质、面团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重离子辐照对小麦籽粒加工品质产生一定的负效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连麦12和淮麦20籽粒总蛋白及各蛋白组分含量均明显降低,以总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下降较明显,同时湿面筋含量、容重、沉降值、硬度、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也不断降低,在90 Gy辐照剂量下,小麦加工品质指标均降至最低值,连麦12和淮麦20籽粒总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拉伸面积分别为13.49%、31.1%、6.8 min、61 cm2和13.19%、28.1%、3.9 min、25 cm2。重离子辐照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在2个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30 Gy辐照剂量下,连麦12籽粒总蛋白含量降幅为2.14%,高于淮麦20(1.43%),而磨粉品质降幅小于淮麦20;当辐照剂量增至60 Gy,连麦12籽粒总蛋白含量和磨粉品质较淮麦20下降明显。在30~90 Gy辐照剂量下,淮麦20面团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降幅均高于连麦12,其中在90 Gy辐照剂量下,淮麦20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和延伸性降幅分别达5.18%、30.36%、44.29%、35.51%、45.65%和26.53%。【结论】重离子辐照对小麦诱变群体籽粒品质存在一定的负效应,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负效应越大,低剂量重离子辐照对淮麦20磨粉品质影响较大,而中高剂量重离子辐照对连麦12磨粉品质影响较大,淮麦20面团流变学特性对重离子的敏感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播期和行距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连云港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和淮麦45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播期和行距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连麦7号和淮麦45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2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在行距25cm时最高。2个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等指标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表现较好,而11月15日播期下各行距处理的小麦品质均明显下降。随着行距增大,2个小麦品种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不断提高,但3个行距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由以上可知,播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于行距。综合分析可知,兼顾连麦7号和淮麦45高产优质的最佳播期和行距配置分别为10月30日、25cm和10月15日、25cm。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比较黄淮麦区15个主栽小麦品种感染赤霉病后产量结构和籽粒品质的变化趋势,发现赤霉病对小麦产量结构具有一定的负效应。感染赤霉病后,各品种的千粒重、穗粒数及单穗产量均显著下降,受影响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单穗产量>千粒重>穗粒数。赤霉病对西农529、航麦302和轮选158单穗产量的影响较大,对偃高168和连麦10号单穗产量的影响较小。各品种染病穗的籽粒加工品质下降明显。筛选出对赤霉病敏感度相对较低、发生赤霉病后籽粒减产及品质下降相对较少的5个品种:偃高168、山农12、保麦2号、航麦302、连麦10号。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田间病虫草害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降低其产量及品质。生产上主要通过农药进行化学防除应对病虫草害,然而,农药的不当使用与残留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化感作用是不同植物相互间释放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相生相克作用。小麦化感作用主要是利用小麦植株或其残体向周围环境释放次生代谢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产生作用,具有抑制病、虫和杂草的潜力,将小麦化感作用有效利用于小麦育种及生产,有望克服除草剂及杀菌剂等化学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问题,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连麦系列小麦系谱分析及育种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连麦2号、连麦6号、连麦7号和以连麦抗1为代表的小麦品系是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系列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新品系。该文对连麦系列小麦品种和品系进行系谱与育种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以种质资源为基础,注重亲本的选配,多种育种方法结合的育种体系可以快速实现小麦的高效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