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1.
阜阳市霜冻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御和减轻霜冻灾害对阜阳市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开展农业气候区划提供可靠依据,利用阜阳市1953—2014年62年整编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阜阳市霜冻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初霜冻主要集中在10 月下旬—11 月中旬,占总次数的90%,终霜冻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 月上旬,占总次数的77%。(2)平均初霜冻日为11 月2 日、终霜冻日为3 月26 日,无霜冻期为222天。(3)终霜冻出现异常较初霜冻频率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初霜冻未出现异常偏早和偏晚,21世纪以来终霜冻异常增多。(4)初霜冻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未发生气候突变。终霜冻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气候突变呈提前趋势。无霜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气候突变呈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暖背景下江淮地区气候变化趋势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提供的20多个最新一代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分析了中等排放SRESA1B情景下我国江淮地区2011~21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江淮地区年平均气温将不断上升,增温幅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到21世纪末年平均气温将上升3.3℃;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多,降水增幅随纬度的升高以及随时间的推进而加大,且将在2041年后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
4.
利用2006—2015年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抽穗至成熟期间千粒重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时段日最低气温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日照时间和总日照时间。并建立了以气象主要影响因子与千粒重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作为预测小麦千粒重的依据,2016—2017年独立预测检验精度在67%,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皖西北地区夏季高温热浪事件的特点及规律,利用皖西北地区6个气象站1959—2016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对皖西北地区58年来夏季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及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皖西北地区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相似,整体上西北部为高值区、东南部为低值区。皖西北地区是高温热浪多发地区,年均发生高温热浪频次为2.1次·年-1,其中轻度热浪占1.5次·年-1、中度0.5次·年-1、重度0.1次·年-1;年均热浪日数为11.0 d·年-1、强度为18.8℃·d·年-1。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年较差变化都较大,高值年基本都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21世纪出现在2013年。一般高温热浪频次多的年份对应的热浪日数较多,同时强度也较大。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整体上都呈减少趋势,分别以0.2次·10年-1、1.7d·10年-1、4.3℃·d·10年-1的速度减小;其年代际变化极为相似,都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即20世纪50、60年代—90年代中期呈下降趋势,90年代末至今转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2014—2016年阜阳探空站探空数据资料,分析阜阳市边界层地面到300m、600m、900m高度的风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阜阳市边界层风速的变化与季节变化关系密切,即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从地面到300m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加很快,而在较高的层次300~900m,风速增加变缓;边界层300~900m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并不一定是越来越大,经常出现600m高度上风速大于900m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小麦千粒重是形成小麦产量的要素之一,本文利用近10a阜阳半冬性品种小麦的千粒重观测资料和相应年份的日气象资料,采用SPSS软件做相关回归分析,建立气象要素与小麦千粒重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小麦千粒重的准确率在95%~99%之间,可以为预测小麦千粒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