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Heller)是近年入侵我国的棕榈植物重要害虫和潜在的重要甘蔗害虫.文章观察了该虫幼期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寿命、性比、产卵量,测定了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量,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该虫发育历期以取食甘蔗的较长,国王椰子和大王椰子的较短,完成1个世代所需时间分别为106.6,78.8,76.5 d;成虫寿命以取食大王椰子的最短,为90.82 d;产卵量则以取食甘蔗的最少,单雌为149粒.幼虫对甘蔗、大王椰子、国王椰子的取食量分别为2.05,1.86,1.04 g,建立了取食量和幼虫龄期间关系方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以大王椰子最大,为37.69,国王椰子次之,为6.21,甘蔗的最小,为3.66.因此,野外大王椰子、国王椰子上该虫种群暴发潜能较大.  相似文献   
2.
<正>本报讯为加强与配送网络部及各配送公司的沟通,进一步提升物流仓储服务,广州天禾仓储公司于近日在江高仓库召开了"物流仓储与配送网络服务发展交流会",股份公司配送网络部副总经理吴焕宇及广州配送等13家配送公司的总经理应邀参加会议。广州天禾仓储公司总经理李明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江高仓库的物流仓储设备设施、机械  相似文献   
3.
在害螺危害严重的蔬菜产区筛选防治主要害螺薄球蜗牛、野蛞蝓的高效、安全杀螺剂。按照田间药效试验方法,对3个试验品不同剂量的防效进行比较。新配方2572#的5%四聚乙醛GR 350、450 g/hm2,药后7、14、21 d与2594#、2572#、梅塔(CK1)对比均能显著、极显著提高对野蛞蝓、薄球蜗牛的防效,防效均达95%以上,2572#可在生产中扩大示范应用面积。  相似文献   
4.
5.
呈贡县大渔乡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呈贡县大渔乡“九五”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生产迅速崛起,促进了本乡的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但长期以来采用大棚设施栽培进行高度节约化经营,高复种,常连作、过量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土壤富营养化,障碍因素增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作者针对大渔乡蔬菜生产发展现状和有利条件,找准在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呈贡区茄科和菊科蔬菜种植面积大,种植区域相对湿度较低,部分土壤养分比例失调,钾、锌等营养元素缺失,种子、种苗引进频繁,在高温、干旱、强光照条件下,春夏季病毒病流行危害严重。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壮苗、轮作、温光水肥调控、春夏季避免人为传毒、防控传毒昆虫、应用药剂抑制病毒复制和提高植株抗性等综合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取得了95%以上的防控效果。防控技术可操作性强,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杜鹃花——云南省八大名花之一。春末夏初,高山深谷,姹紫嫣红,群芳争艳。杜鹃花把云南高原的一座座山峰、幽谷打扮得美艳动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正在这里徜徉。他,就是国内外闻名的中国杜鹃花专家、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冯国楣先生。多年来,他引种了150余种杜鹃花,栽培在昆明植物所内二十多亩的杜鹃园里。他出版过《云南杜鹃花》、《中国杜鹃花》第一卷等轰动海内外的专著,被国内杜鹃研究界公推为中国杜鹃花协会理事长……他是个  相似文献   
8.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最佳路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对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扶贫对象生产能力提升。本文从深入基层找出扶贫对象产业发展问题、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产业发展、基于资源条件培育并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指导四个方面总结了甘肃省古浪县产业扶贫实践方面一些成功做法和实践经验,期望对同类型的深度贫困县的产业扶贫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褐纹甘蔗象入侵定殖能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褐纹甘蔗象 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Heller)入侵定殖能力.结果表明:以卵为初始种群,单株国王椰子树接入15粒以上定殖可能性较大;以成虫为初始种群,当有1对雌雄成虫侵入时褐纹甘蔗象就能成功繁殖.  相似文献   
10.
草莓与水稻、玉米的轮作套种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阳市种植草莓的历史始于上世纪90年代,农民自发从毗邻的双流县引种栽培。由于环境条件十分适合种植草莓,逐渐形成以“简三路”沿线、草池镇永逸村和石板凳镇莲花堰为中心的草莓种植基地。目前,全市草莓种植面积达1.2万亩。主栽品种为春香。草莓栽培,采用地膜覆盖加小拱棚促成栽培技术,结合与水稻、玉米轮作,育苗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栽培技术逐步完善,我市草莓产业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