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在盐酸介质中,依据六价铬离子(Cr(Ⅵ))氧化苏丹红Ⅰ使其褪色的原理提出了测定Cr(Ⅵ)离子的新方法,确定了最优的测定条件.在485 nm处,Cr(Ⅵ)离子在0.2~2.6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207 0C+0.002 35,相关系数为0.996 0,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09×104 L/(cm·mol).该方法可用于水样中的微量Cr(Ⅵ)离子的测定,回收率为97.1%~100.3%,RSD小于3.0%.  相似文献   
2.
3.
4.
生态区以"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为发展思路,园内植物如何配置,对园区的整体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林植物的配置能将人与大自然很好地协调,将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出来,将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把握得恰到好处。使园林绿化树种那神奇的千姿百态和绚丽的流光溢彩,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方面演绎绿色的乐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UV-C对冬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品系聊大2号为材料,用UV-C处理1h后,比较了种子发芽率的动态变化及UV-C处理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GA含量和α-淀粉酶活力的变化。并将处理1h的种子播种,测定其幼苗的出苗数、生长速度、荧光参数、反射光谱、相对电导率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不经UV-C照射的对照相比,UV-C照射1h的冬小麦干种子及湿种子的发芽率受到促进。UV-C照射1h的干种子在浸种6、8、10和12h的GA含量及淀粉酶活力比对照组高。经UV-C处理的干种子在出苗速度,以及在出苗后前6d的株高生长速度上较对照快,株高一直较对照组高。处理组叶片的类黄酮含量也较对照有增加的趋势,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RI、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指标受UV-C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UV-C照射能够促进干种子及浸种一定时间的湿种子的发芽率,其中尤以1h的效果显著,此外,经UV-C处理后的种子在出苗速度、株高伸长等方面也受到促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研究紫外线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根瘤超着生大豆突变体0498和完全不结瘤的大豆突变体0701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大气CO2浓度倍增以及UV-B辐射增强的复合逆境胁迫条件,研究其对大豆根际氨氧化细菌数量和根际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O2浓度倍增能显著提高大豆根际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增加土壤中脲酶、转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对完全不结瘤的0701影响更加显著;UV-B辐射增强对氨氧化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对土壤酶活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超量根瘤的存在,使CO2倍增和UV-B辐射增强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得到一定的缓解。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小麦基因型对UV-B增强响应的生理差异,以植株生长对UV-B呈正响应的冬小麦品系农大6081和呈负响应的冬小麦品系9305031-2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于出苗后每天用强度为15 μW·cm-2的UV-B照射6h,比较了两个品系生长、光合、UV吸收物质、膜透性、H2O2积累量与清除能力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后,农大6081株高、干重、PSⅡ活性、SOD和CAT活性,以及叶片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等UV吸收物质的含量增加,叶片H2O2含量降低,膜系统的电解质渗漏有所缓解,活性氧的生成得到有效控制;而9305031-2的SOD、CAT活性没有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株高、叶面积、干重、PSⅡ活性下降.说明农大6081与9305031-2生长对UV-B辐射的响应差异可能与活性氧生成和清除能力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