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抚育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测树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的了解抚育间伐对天然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因子的影响,充分掌握林分消长动态,为森林更好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平均林龄在52 a的落叶松天然次生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地内设置4块(20 m×30 m)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样地,依次为对照样地(CK,0%)、低强度间伐样地(Z1,16.75%)、中强度间伐样地(Z2,25.48%)、高强度间伐样地(Z3,34.38%)。分别对各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样地中所有乔木,包含树种、株数、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测树因子。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测树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中等强度间伐下,冠幅主要分布在1.5~4.0m之间,平均冠幅2.5m;冠高率主要分布在0.3~0.8之间,平均冠高率为0.54;胸径对冠幅和冠高率促进作用最大,胸径对冠形率抑制作用较小;树高对冠幅和冠高率抑制作用最小,树高对冠形率促进作用较大。因此,在中强度间伐Z2(25.48%)时,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兴安落叶松林水源涵养功能,探索抚育间伐对其的影响,为森林更好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大兴安岭4个试验区(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和成熟林)分别按4种抚育间伐强度(对照、低强度间伐、中强度间伐、高强度间伐)设置16块样地Y0(0)、Y1(15%~20%)、Y2(25%~30%)、Y3(35%~40%)、M0(0)、M1(15%~20%)、M2(25%~30%)、M3(35%~40%)、N0(0)、N1(15%~20%)、N2(25%~30%)、N3(35%~40%)、R0(0)、R1(15%~20%)、R2(25%~30%)、R3(35%~40%)。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以及综合蓄水能力法对其林冠层、土壤层和枯落物层的水文效应综合分析,计算出各样地的总水源涵养量。结果表明:4个演替阶段总水源涵养量又大到小为成熟林、近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的规律;总水源涵养量由大到小表现为R3(1121.38t·hm^-2)、R2(938.79t·hm^-2))、R0(924.94t·hm^-2)、R1(913.59t·hm^-2)、N2(890.86t·hm^-2)、N3(873.76t·hm^-2)、M2(820.73t·hm^-2)、N0(810.79t·hm^-2)、N1(806.49t·hm^-2)、M1(732.19t·hm^-2)、M0(718.31t·hm^-2)、M3(699.27t·hm^-2)、Y3(647.63t·hm^-2)、Y1(638.72t·hm^-2)、Y0(628.71t·hm^-2)、Y2(623.25t·hm^-2)。从总水源涵养量分析,在中龄林和近成熟林中采用中强度间伐(25%~35%)最好,在幼龄林中3种间伐强度对其影响不大,在成熟林中采用高强度间伐(35%~45%)最好;因此,在天然兴安落叶松林不同的演替阶段,采取适当强度的抚育间伐,能够有效的调整其水源涵养功能并使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的生态环境,观测间伐后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探讨最有利于林地土壤改良的间伐强度。在大兴安岭设置间伐强度分别为9.43%、16.75%、29.00%、40.01%、53.09%、67.25%的实验样地和未间伐的对照样地,样地分别栽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兴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促进林分更新。选取能够反映土壤肥力的化学性质指标和物理性质指标共13项,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各间伐样地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0.222)、有机质(0.145)在所有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偏高,灰色关联度(间伐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为0.73(40.01%)> 0.70(29%)> 0.65(16.75%)> 0.64(9.43%)> 0.63(53.09%)> 0.60(0)> 0.55(67.25%)。说明土壤有效磷、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间伐强度40.01%的改造样地土壤肥力最佳,间伐强度9.43%~53.09%的落叶松次生林土壤肥力优于对照样地。适当的间伐强度能够改善林地内的土壤肥力,为大兴安岭落叶松次生林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翠岗林场的不同演替阶段天然落叶松林样地(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为对象,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表层土壤性质对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钾、全氮、速效钾、水解氮等指标表现出成熟林质量分数最高,其中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全氮质量分数差异性不显著,同时,近成熟林和成熟林的全磷质量分数差异性也不显著,全钾、速效钾等指标各个演替阶段差异性都很显著,土壤密度表现为幼龄林最小,成熟林最大,说明幼龄林的土壤疏松度最好;土壤涵养方面毛管孔隙度与土壤持水量变化一致,表现为成熟林最好,更有利于水土保持,说明成熟林的土壤肥力最好。大兴安岭不同演替阶段天然落叶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质量综合得分由小到大为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说明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肥力逐渐增加,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实现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