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9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色防控是指在作物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农业、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它不单以防效、产量效益为核心,而是以安全为核心,兼顾产量效益和生态保护,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  相似文献   
2.
3.
整顿农药市场维护农民利益为加强农药市场管理,净化经营渠道,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药的行为,省农药检定所对运城、大同地区的农药市场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他们发现了部分假冒农药登记证号的农药产品,这些农药是:河南省原阳第一农药厂生产的12%卵虫净乳油,假...  相似文献   
4.
在梨树蜜蜂授粉生产区,悬挂蜜蜂活动增强剂,对蜜蜂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可以提高蜜蜂访花次数和授粉活跃性,最大化人工放蜂的效果。经试验观察,悬挂蜜蜂活动增强剂示范区蜜蜂活动数量可增加32.58%;坐果率16.80%,比对照高3.36个百分点;果实畸形率3.8%,比对照低0.6个百分点;由于梨树需要进行疏果,对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激健"减量降残农药助剂,与吡虫啉混合使用防治番茄烟粉虱,施药后7天,4个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21%、89.32%、88.58%和87.69%。试验表明:"激健"与杀虫剂混合使用,能够在不影响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农药使用量50%。  相似文献   
6.
山西运城绿康统防统治病虫害合作社成立以来,积极组织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深入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高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统一植保机械,统一植保人员,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配方,统一安全时间,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成效。加速了农药、药械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生产和农户直接面对,服务组织与企业互惠互利,为进一步推动病虫害专业化的统防统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芦笋木蠹蛾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芦笋产业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通过人工模拟观察、田间系统调查、灯光诱杀和大田普查,对芦笋木蠹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探索出了一套芦笋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棉花铃病的主要种类为疫病(Phytophthora boehmriae)、红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和红粉病(Cephalothecium roceum),其中以棉铃疫病为优势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中地膜田铃病重于露地。Bayes决策分析结果,次生病烂铃群体中67.4~89.1%的病铃来源于初生病铃,尤其是疫病铃。根据显著性检验结果,烂铃在棉株不同果枝上的垂直分布,地膜田可划分为第1~4和第5~7果枝两个层次;露地田可分为第1~2和第3~6果枝两个层次。该项研究明确了初生病菌与次生病菌侵染之间的数量关系及防治上的主要对象和靶区,为铃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抗药性治理的原则,针对我省棉蚜、棉铃虫抗药性实际状况,在全省范围内,制定和实施了一套适合我省特点的抗药性治理方案。在综合防治的前提下,具体和优化了化学防治,强调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采用抗药性治理措施和综合防治措施后,示范区防治成本降低23%~33%,防治效果明显优于非示范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示范区用药次数和用量减少,对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增长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11种杀虫机制不同的杀虫剂防治抗药性小菜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菊酯类农药中氰戊菊酯的防效最差;两种有机磷农药防效差异不大,效果欠佳;两种生物制剂在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好防效;4种农药与广效液的混合试验结果,混用防效均优于单剂.还根据试验结果及小菜蛾发生特点,提出了抗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