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年代铅锌矿渣中细菌的重金属和抗生素抗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年代铅锌矿渣堆化学性质的改变同细菌群体重金属和抗生素抗性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堆积年代的延长,矿渣堆5~10cm和25~30cm层面的化学性质差异增加。与这种空间上的环境因子分化相对应,312株随机分离的细菌菌株和97株节杆菌菌株在5种重金属和4种抗生素的抗性比例上也发生了变化:堆积时间在80a左右的C矿渣抗性菌株比例同较年轻的矿渣A(约10a)、B(约20a)有较大差别,但有趣的是矿渣A和矿渣C在层面上的差异都较矿渣B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代废弃的铅锌矿渣堆中重金属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分别调查了堆积时间在10、20和近100a的铅锌矿渣堆,埋深在10、30、60cm的重金属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雨水的淋溶作用和酸化,矿渣堆表层的重金属随堆积时间延长而减少,在100a的矿渣堆中,表层的铅含量仅有575.51mg·kg-1,但下层含量却达到5144.57mg·kg-1。在这些矿渣堆中,可溶性铅的含量也较高,最高达到了453.48mg·kg-1,而堆积20a和10a的矿渣中表层的重金属含量减少的程度较小,可溶性铅含量也相对小,最高含量分别为197.1mg·kg-1和50.11mg·kg-1。在堆积初期,表层的可溶态重金属含量较高,随时间的推移,下层含量逐渐增加,在某一个历史时期超过上层。  相似文献   
3.
小菇属真菌(Mycena sp.)是天麻种植的重要萌发菌,系统研究小菇属真菌的营养生长因子需求,对天麻产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小菇属真菌菌落直径和生物量同时增加作为优化目标,利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真菌生长的14个营养因子进行配比优化,获得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4 g·L~(-1)、蛋白胨4 g·L~(-1)、酵母膏4 g·L~(-1)、甘露醇8 mg·L~(-1)、烟酸4 mg·L~(-1)、 KH_2PO_41.6 g·L~(-1)、 MgSO_4·7H_2O 1.6 g·L~(-1)。在25℃, pH5.5培养21d,菌落直径达到69 cm,生物量为0.2685 g。可溶性淀粉和KH_2PO_4,蛋白胨和酵母膏间的交互作用对菌落直径有显著影响;蛋白胨和MgSO_4·7H_2O,甘露醇和MgSO_4·7H_2O间的交互作用对生物量大小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小菇属真菌生长的营养因子较多,且其多被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4.
摘 要 为研究云南省葡萄属野生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文献记载、标本查询以及通过对云南省15个州市的50多个县的葡萄属野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样品收集鉴定,用Arc GIS软件绘制了云南野生葡萄分布图。标本与文献资料记载,葡萄属野生资源几乎在云南全省各个州市均有分布,其中毛葡萄分布最广;桦叶葡萄、葛藟葡萄、刺葡萄、蘡薁次之;小叶葡萄、网脉葡萄、美丽葡萄分布相对狭小;云南葡萄、勐海葡萄、蒙自葡萄、凤庆葡萄则呈孤点分布。实地调查共收集到6个种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分别是:毛葡萄、蘡薁、刺葡萄、云南葡萄、美丽葡萄和桦叶葡萄,其中毛葡萄也分布最广,其它种的葡萄属野生资源除蘡薁葡萄外均属于零星分布。部分文献记载和标本采集地点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在此次调查中未发现,但发现一些新的葡萄属野生资源分布点。结合文献记载和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葡萄属野生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对云南野生葡萄资源的调查和鉴定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大力度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香果的种植业与加工业极具发展潜力,投资少、见效快。从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果园建立、果园管理、果树整形、病虫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无公害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松茸菌丝体生长的营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松茸菌丝体生长的基因培养基,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14种氮源物质、20种碳源物质和22种生长因子类物质对松茸双核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汁、糖蜜及麸皮麸皮浸出液、蛋白胨等可作为松茸菌丝体生长的较理想的碳源或氮源物质,酵母膏和松根浸出液对松茸菌丝体的营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一种蜜环菌母种培养基新配方(葡萄糖2.5%、酵母粉0.2%、乙醇0.5%、K2PO40.03%、MgSO40.015%、VB10.001%、琼脂粉1.5%),在菌丝体产量和性状方面优于目前常用的固体PDA加富培养基。利用板栗细小枝条和玉米芯的提取液添加至普通PDA培养基中,获得改良的蜜环菌液体原种培养配方(马铃薯8%、蔗糖0.8%、板栗细小枝段3%、玉米芯碎块3%)。与液体PDA加富培养基相比,菌球数目更多、个体更大、健壮度更高,且菌丝体产量最高可达2.5倍。板栗液玉米芯液组合使用后效果优于单独添加,以比例1: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设计能够鉴定小菇属真菌(Mycena sp.)的引物,可准确而快速发现萌发菌分离材料,从而分离小菇属真菌,对提高天麻种子萌发率及天麻产量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同时对全面了解小菇属真菌在自然环境中的物种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生态学意义。根据适用于检测"环境DNA"中某物种的引物设计验证框架,运用Primer Premier v5.0软件,在ITS序列区间内设计了适用于小菇属真菌DNA快速检测的5对引物,并对他们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行了评估。其中,特异性较好的4对引物分别为M52-2、M22-3、M11-4和BZZ-5。通过对来自3个门、125个属的125株真菌进行特异性测试,能测出的菌株数量分别为2.4%、6.4%、4.0%和7.2%。灵敏度较好的M22-3和BZZ-5两对引物能检测到小菇属真菌菌丝在土壤中的最小浓度均为0.033%,且能成功从天麻原球茎和种子萌发菌塘土壤样本总DNA中检测出小菇属真菌的存在。结果表明,经过利用2对和多对引物,可在实际运用中快速筛选和发现小菇属真菌。  相似文献   
9.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方法,观察研究了将铅锌矿渣在好氧/干旱、好氧/潮湿、厌氧/干旱、厌氧/潮湿4种条件下保存3个月后,耐受水平在0.5mmol·L-1、4mmol·L-1和8mmol·L-1的抗Zn、Pb细菌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干旱保存导致下层矿渣中更多的细菌死亡,堆积时间长的矿渣中细菌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此外,在干旱条件下抗性水平越高的菌株死亡率也越高。这表明,随着细菌在矿渣这种极端环境中选择的时间延长,其对干旱的耐受能力有降低的倾向,暗示了水分对矿渣堆中细菌适应重金属污染有重要影响。相对来说,氧气对这些细菌的存活效应只是在水分较高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取松茸子实体的子实层制成粗松茸担孢子悬液,采用脱脂棉过滤粗松茸担孢子悬液,经4000r/min3次离心沉淀微生物菌体、80μg/mL链霉素对细菌的杀菌作用,10000r/min离心,收集得到纯松茸担孢子.此方法简单、杂菌污染率低、担孢子收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