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54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36篇
  40篇
综合类   369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氮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为≥48,20~48,8~20,4~8,2~4和<2 mg·kg-1,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8~1.4,0.4~0.8,0.2~0.4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7,10~17,6~10,3~6,2~3和<2 g·kg-1。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18 t·hm-2、氮肥利用率40%时,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第1~6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68~135,135~270,203~405,270~540和338~675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水钾耦合处理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骑士T’和‘公农1号’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 d,8 d和12 d(用W1,W2,W3表示);钾肥施用量水平为副区,具体施用量分别为50 kg·hm-2 K2O,100 kg·hm-2 K2O和150 kg·hm-2K2O(用K1,K2,K3表示),并设置不施钾肥为对照(CK),于越冬前期挖取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翌年测定越冬率。结果表明:在W3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品种苜蓿根颈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越冬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W1和W2处理,其中以K2施用量处理下的数值与CK差异最显著(P<0.05),且此施肥量下的MDA含量也显著低于CK(P<0.05)。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生产苜蓿,灌水时间间隔为12 d、钾肥施用量在100 kg·hm-2K2O有利于提高苜蓿抗寒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大豆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机理,以大豆的花器官为试验材料,对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花芽分化、花器外部形态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生化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花芽分化结果显示,相对于大豆恢复系N1,不育系M2花芽发育进程较缓慢,形成数量较少、大小不等和形状不规则的花粉粒。花器外部形态比较结果表明,N3M4的处理最好,其花长、旗瓣宽、花瓣大小和龙骨瓣开张度分别可以达到9.59 mm、7.66 mm、73.51 mm2和7.83%。除不育系M7和M8外,所有不育系大、中、小花蕾的SOD活性均比3个恢复系高。在中花蕾和大花蕾时期,8个不育系的POD活性均显著高于3个恢复系。随着花蕾的发育,所有不育系的CAT活性都显著低于3个恢复系。在花蕾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恢复系。  相似文献   
4.
行政文明和政治文明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明包括了行政文明,行政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行政文明建设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坚持执政为民,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廉政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辛辣型:寿光羊角黄、洛椒4号及其系列98B、98A、苏椒5号、新4号、6号、中椒6号、湘研10号、3号。  相似文献   
6.
兴安盟是一个蒙汉民族杂居,农牧业生产结合的地区,全盟总土地面积8989万亩,沙地占54%。全盟195个苏木乡镇中,103个苏木乡镇在沙区,36个贫困苏木乡镇,全部在沙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发展甜瓜等瓜菜已成为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 ,甜瓜已在宜昌市的当阳、枝江、枝城、亭、伍家等县市区有较大发展 ,大力发展甜瓜生产已成为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然而近年来由于甜瓜病害爆发 ,甜瓜损失惨重 ,一般损失30%~50% ,严重达80%以上 ,有的甚至造成绝收 ,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甜瓜的积极性 ,对农业结构调整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为此 ,笔者对当地甜瓜病害爆发原因及其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简要介绍如下 :1宜昌地区甜瓜病害爆发的主要原因1.1甜…  相似文献   
8.
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我国及我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养殖方式、粪尿及污水处理方式等调查出发,了解和掌握了畜禽养殖业(主要是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人类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总体情况;从畜禽养殖企业污物的产生过程和排放标准作为切入点,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参照,通过对养殖场污染指标的调查,找出了对人类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并取得了有关理论数据;然后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处理畜禽粪尿的主要方法,对其处理工艺、处理能力、经济效益和主要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结合我省畜牧业发展现状,找出了适合我省省情的畜禽养殖污物处理方法,提出了最佳处理模式并加以推广。以期以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处理效果,从而促进我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的紫花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日),秋末晚割(10月15日)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封冻期(12月1日),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含量,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晚割(10月15日)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10月1日刈割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且10月1日刈割后苜蓿根颈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经过“增长-降低-稳定”过程。两时期测定结果不同,可能与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有关;未刈割与刈割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C/N显著大于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的根颈中C/N。初步结论为:科尔沁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少,秋末刈割导致地上碳水化合物无法向根系运输,且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消耗根系营养物质。为确保紫花苜蓿安全越冬保障苜蓿根系中积累大量储藏物质,不适宜秋末敏感期刈割或选择种植刈割后根颈中C/N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东苜1号等。  相似文献   
10.
沙地生境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于2017年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选择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3个紫花苜蓿品种,7月1日开始播种,每5天播种1期,共10个播期,分析播期、生产性能、越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植当年苜蓿播种越晚干草产量越低,骑士T干草产量在7月2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公农1号干草产量在7月16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擎天柱干草产量在7月1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随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株高、单枝条重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苜蓿越冬率从播期7月16日开始显著降低,公农1号在7月16日以前播种越冬率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P<0.05);播种翌年第1茬苜蓿干草产量和株高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2,3茬则无明显变化;苜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都随播期的推迟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株数逐渐降低。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最佳播期为7月1日—7月1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