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滇I型杂交粳稻高产组合榆杂29保持系滇榆1号B、恢复系南29-1和寻杂36保持系滇寻1号B、恢复系南29-2为材料.采用混合筛选法,从200个RAPD引物中,筛出在两个组合保持系与恢复系间表现RAPD差异的3个标记OPE-11700,OPE-11820,OPE-111543.分别随机提取4个材料的150个单株DNA,构建4个随机单株DNA群体.利用OPE-11700,OPE-11820,OPE-1115433个标记鉴别随机单株DNA群体.结果表明OPE-11700,OPE-11820,OPE-1115433个标记在4个材料间均能扩增出明显的多态性产物,重复性好,4个材料的单株正确鉴别率分别为滇榆1号B97.3%,南29-196%,滇寻1号B95.3%,南29-292%.  相似文献   
2.
 杀配子染色体材料的部分杂种配子生活力会大幅度下降,这一特性是否会影响杂种材料与玉米的杂种成胚率有待研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材料的杂交后代不同基因型小麦材料(母本)与滇超甜2号玉米(父本)杂交,得到了623粒杂种。经杀配子染色体处理的3种不同基因型小麦,DS,KS,BS,与滇超甜2号的杂种成胚率在21.95%, 25.63%, 25.50%之间,杂种成胚率方差无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在杀配子染色体材料的杂交后代与玉米杂交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基因型小麦作母本。4种浓度的2,4-D(10mg/L,50mg/L,120mg/L,160mg/L)均对杂种幼胚的形成或发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2,4-D浓度对杂种成胚率有极显著影响,2,4-D的最佳浓度为120mg/L,对应的杂种成胚率为38.22%。  相似文献   
3.
滇I型杂交粳稻DH群体四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滇Ⅰ型杂交粳稻 (寻A×南 2 9- 2 )F1代花药培养的DH群体共 6 7系为材料 ,分析了穗长、一次枝梗数、穗颈长、实粒数 4个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对数 ,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 :0 70 16 ,0 4 0 87,0 75 0 3,0 5 86 1,基因对数分别为 :6 835 ,2 3 2 0 4 ,8 94 7,17 36 7对。通过穗长、一次枝梗数、穗颈长、实粒数 4个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系数分析 ,发现 :控制穗长的多基因间无互作 ;控制一次枝梗数、穗颈长的多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 ,但把一次枝梗数分解成 3个等级后 ,即 1级为主穗一次枝梗数 ,2级为第 1分蘖的一次枝梗数 ,3级为第 2分蘖的 2次枝梗数 ,遗传力分别是 :0 2 0 6 0 ,0 2 0 4 6 ,0 135 6 ,基因对数分别为 :2 1 90 5 ,2 6 0 4 5 6 ,38 2 883对 ,基因间都无互补作用 ;影响实粒数的多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罗平小黄姜(生姜)是云南省罗平县传统种植作物,由于长期连年扩种、技术配套跟进缓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带来了生产用地减少、病虫害加重、成本攀升、生产难度加大等问题。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和试验示范创新成果,从选种及姜种贮藏、处理,区域化集中轮作,机械化垄作种植,平衡施肥,全程绿色防控等方面总结出罗平小黄姜绿色高效种植关键技术,从2019年开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材料幼胚一步成苗培养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型差异是影响小麦幼胚一步成苗培养的主要因素。比较了小麦—簇毛麦易位材料与扬麦5号和中国春的一步成苗培养的污染率、成苗率、再生植株生根培养效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小麦—簇毛麦易位材料幼胚的—步成苗培养的有效技术体系,为培养纯合的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小片段易位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