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温州蜜柑疏春梢时所留春叶与老叶比例,合理提供控抹春梢依据,于1990~1991年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材料和方法 1、试材:试验树为本所东南Ⅲ—3区10年生枳砧宫川早熟温州蜜柑结果树,冠幅、树势和管理水平相对一致。 2、处理项目和方法:共设6个处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用于防治柑桔溃疡病的常规药剂波尔多液,虽然防病效果良好,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使用后会诱发螨类的猖狱为害;二是该药属碱性农药,不宜与访治消期的潜叶蛾和螨类等的商品农药混合使用。三是药液配制较麻烦,很多柑农常因配制方法不当,影响防病效果或导致药害。氧氯化铜是广东省果树所近年研制的一种新型铜刺杀菌剂,它不象波尔多液那样用后诱发螨类为害,且药液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可与多种杀虫杀螨剂混合使用。为明确氧氯化铜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91年春梢和秋稍抽发期间,用氧氯化钢进行了防治柑桔溃疡病的试…  相似文献   
3.
斜纹夜蛾 ( Prodenia Iitura)属鳞翅目 ,夜蛾科。该虫食性较广 ,原是柑桔类次要害虫 ,但由于近年来柑桔园大量使用除草剂和化学农药 ,致使天敌种群数量减少和食物链遭受破坏 ,导致其大量发生、危害 ,已严重地影响柑桔苗木及果树的正常生长。1 斜纹夜蛾发生规律1 .1 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斜纹夜娥成虫体长1 4~ 2 0 mm,体深褐色 ,前翅灰褐色 ,雌蛾从前缘向后缘外侧有 3条明显的白色斜纹 ,雄蛾 3条斜线合成一条白色斜带纹 ,后翅白色。白天匿于叶背和植株茂密处、草丛或泥土缝隙中 ,清晨和傍晚出来取食 ,黎明前后交尾产卵。幼虫体长 3 6~ 4…  相似文献   
4.
2013-2015年,在广西柳城县开展南丰蜜橘水肥一体化施用试验,以传统施肥试验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不同配方的水肥一体化施用处理对南丰蜜橘果园施肥成本、土壤与叶片养分含量、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的综合成本最低为747.06元/667 m~2,仅为CK的67.41%;处理2的综合成本最高为1 264.15元/667 m~2,比CK增加了14.06%;处理1和2的土壤全N全P全K含量明显偏低,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CK,但仍在适宜和较高含量水平,CK的全N全P在适宜范围内,全K稍偏低;处理组和CK叶片除P含量在适宜范围,Ca含量高于适宜范围外,N和K含量均偏低。处理1和处理2的Ca、Zn、Fe、Mn和B的含量均高于CK,但Mg含量以CK的最高;处理1和处理2的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9.36%和12.61%;处理1果实较大,果皮较厚,完熟后比处理2和CK略早出现浮皮,可溶性固形物,全糖和酸含量也比处理2和CK略高,风味较浓。通过试验发现处理1的成本最低,产量较高,果实品质较优,既省肥省工省水,又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节本增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笔者一行4人于2005年9月12日~10月2日参加了广西农业科学院赴美农业考察团,在美国期间先后参观访问了佛罗里达州大学柑桔研究与教育中心、佛罗里达州农业部植物处、加利福尼亚州国家农业部柑桔种质资源收集中心、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柑桔品种资源收集中心和加利福尼亚州农业部CCPP等科研机构,现将美国柑桔科研的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茂谷柑、天草和清见三个杂交柑于1998年引入本所及广西各地试种,现在已陆续进入挂果期,为了探讨三个杂交柑在桂林气候条件下的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为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2005年开展该项观察和分析,现将调查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区近年柑桔生产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投产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区柑桔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柑桔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区科委于1986年下半年给我所及灵川、永福两县柑桔办下达了“改造柑桔中低产园技术开发”项目,我们分别在两县的五个果园场设立示范试验点进行柑桔低产园的改造试验,旨在通过该示范试验来推动低产柑桔园的改造。该试验于1989年园满结束,效果是显著的,对我区的改造柑桔低产园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现将该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宫本是日本从宫川温州蜜柑选出的一个特早熟芽变品种, 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经过脱除温州蜜柑萎缩病后于1997年引入广西柑桔研究所,2001年开始在桂林各县推广种植.因此,笔者于2003年开始对本所、灵川县潮田乡绮水村熊初林和熊石保、临桂县四塘乡李双荣等果园宫本植株进行生长结果特性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15—2016年在广西桂林对3~4年生迟熟沙糖桔(华晚无籽沙糖桔)的落蕾落花落果情况及环割对生理落果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桂林,除病虫害引起的落蕾落花外,迟熟沙糖桔无落蕾落花现象;第一次生理落果出现在4月下旬初期至5月下旬末6月上旬初期,历时40d左右,落果占总果量的67.58%~70.86%;第二次生理落果出现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初期,历时49~58d,落果占总果量的21.78%~26.16%。生理落果结束后,着果率6.26%~7.36%。第一次生理落果末期与第二次生理落果前期约有10d重叠。在生理落果高峰期遇日最高气温超过31.0℃天气时会引起当日或次日异常落果。在两次生理落果前或第二次生理落果前进行主干环割,能减少生理落果,提高着果率。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离子果膜对沃柑果实日灼、品质和光合的影响,2018-2019年在广西武鸣进行了喷施不同浓度离子果膜对沃柑果实日灼发生率、果面温度、叶片光合速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了离子果膜的沃柑果实日灼发生率为0.98%-1.73%,极显著低于对照的14.77%;沃柑叶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午休”现象,同一时刻不同处理间沃柑叶片净光合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与对照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气温33.1℃情况下,喷了离子果膜的沃柑果面平均温度39.97℃-41.47℃,而对照果面平均温度达到48.36℃,两者相差6-8度,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离子果膜对果实着色、果皮厚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糖代谢影响显著,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对照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低于4个处理,4个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离子果膜预防沃柑果实日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