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连粳11号由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机插栽培650~750kg/667m2的穗粒结构为亩穗数20~25万,每穗总粒135~14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g左右。栽培对策根据其分蘖能力较强、对肥水反应敏感的特性,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6万左右,高峰苗28~30万,667m2总施氮量22kg左右,前、后期比例为5:5,氮、磷、钾之比为1:0.6:0.8。搁田始期不宜过早,掌握达等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麦秸机械全量还田机插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秸秆还田和轻简稻作的有机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环境质量,有利于水稻增产丰收,节本增效十分明显,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宜东海地区栽培的水稻机插品种,引进16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其丰产性、抗病、抗倒及生育期进行鉴定比较。结果表明:鉴40、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11号4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东海地区作为机插稻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宜东海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引进17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其旱育秧移栽稻的分蘖能力、抗倒性、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及丰产性进行鉴定比较。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2008、中稻1号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东海县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水稻不同时期收获后,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试验,研究本地区小麦播期推迟情况下,小麦机条播、摆播、撒播等三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区晚播情况下,相同播期机条播、摆播优势不明显,但三种方式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此,在水稻收获后应可能抢墒播种,晚播可通过适当增加播量(基本苗)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进行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的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连粳7号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性,在江苏淮北稻区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播期范围为5月5-10日,栽插密度控制在30万~37.5万穴/hm2之间,适宜氮肥用量为纯氮337.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针对东海县温光资源、稻麦两熟农作制栽培特点,通过对旱育秧人工移栽稻、机插秧、直播稻与小麦套播、机条播等栽培方式组合的研究,初步探明在本地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在传统手栽稻地区可推广"水稻旱育人工移栽+小麦机条播"的模式,在劳动力紧张、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应积极推广"水稻机插+小麦套播或机条播",本地区不宜盲目发展直播稻。  相似文献   
8.
9.
总结了东海县稻田麦秸秆还田技术,包括提高埋草质量、科学施肥、田间水分调控、草害防治,以期促进秸秆充分利用,发挥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硅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常熟陆富肥料研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硅肥在水稻生产应用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稻田施用硅肥(基肥)75 kg/hm2,能够有效地改善水稻群体质量,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达到增穗增粒、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