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植物中的小热激蛋白(sHSPs)含量丰富,种类繁多。除高温外,sHSPs还被其他多种胁迫诱导,亦能受植物正常发育过程调控。sHSPs由核基因编码,其典型特征是有1个保守的α-晶状体蛋白域结构。通常植物sHSPs具有分子伴侣功能,在不依赖ATP的情况下阻止变性蛋白的聚集,从而对植物抵抗、适应胁迫环境以及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植物中sHSPs的种类、蛋白结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在植树造林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种苗是关键。在发展林业种苗产业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需要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从制度,行业投资以及人才培养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本文将对新时期林业种苗发展的情况进行探究,并提出一定的建议。1贴合当地种苗发展要求单位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三字经。针对当前的项目情况完善用人机制,提高组织的临场能力,以及苗圃的政治素养。管理人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好林木种苗的管理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项目都能够得到监督。组建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团队。这样在林业种苗执法的过程中才能产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水稻白叶枯病敏感型突变体材料,并确定其与白叶枯病菌互作早期活性氧代谢规律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用11个白叶枯病菌小种于分蘖期对野生型9311及其10个辐射突变体进行抗性评价,以接种后的病斑长度为依据,聚类分析发现突变体189抗病性与野生型差异最大,进而以突变体189为材料,比较研究接种P6小种后的活性氧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24 h,9311的O2·-和H2O2释放量达峰值,分别为突变体的120%和13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6菌在189和9311叶中的生长趋势基本相同。推测9311可能是因高积累的活性氧分子抑制了白叶枯病菌在叶片中的扩展,从而限制了病斑长度。  相似文献   
4.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使棉花产量锐减,本文分析了此病的发生原因,同时阐述了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6.
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示范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交水稻红莲优 6号是由武汉大学培育的高产、优质的杂交中籼新品种。该品种产量具有超级稻的潜力 ,米质达到国标优质标准 ;对纹枯病田间抗性强 ,中感白叶枯病 ,易感稻曲病。 2 0 0 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3年在安徽望江示范推广 ,笔者分析了该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 ,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连续阴雨与早春低温是影响我国南方水稻生产的主要不利气候因素,常导致水稻烂芽和烂种。本研究通过在自然条件下筛选大田中越冬后而能够在翌年发芽成长为植株的方式,以期获得成苗率高、烂芽烂种率低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72份种质在自然条件下经历冬季后,绝大部分种质的种子腐烂,仅Kasalath和日本晴种子在大田越冬后能发芽生长。这两种常规水稻种子大田越冬特性的发掘,将为培育降低烂芽烂种率的优良品种提供宝贵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我们大力的开发,林业生态资源,并对其造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直接影响到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为了确保经济可协调性,为了保证生态效益,我们要针对当前的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确保能够合理的利用林业生态资源。一、我国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忽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很少利用科学技术,实际上如果应用科学技术能够更好  相似文献   
9.
水稻阶段性温敏白化转绿突变体stgra254的特征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挖掘和鉴定更多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从粳稻品种秀水09的EMS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阶段性温敏白化转绿突变体stgra254,该突变体在28℃恒温条件下,第6片完全展开叶出现白斑,至分蘖盛期融合成片,最终叶片枯萎死亡;在32℃条件下,第6片叶白斑数目及白化程度明显弱于28℃,且3d后逐渐转绿;而24℃下的叶片表现正常。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斑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伴随着H_2O_2的积累。荧光仪分析显示,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显著下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tgra254与珍汕97杂交得到F_2群体,借助集团分离分析法和SSR分子标记连锁分析,将其定位在4号染色体上的RM17206与RM17277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48,5.22c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