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桐提取液浓度对圣女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苏敏  李晶  朱玲  史载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72-817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血桐提取液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方法]以圣女果为材料,分别将其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存放、保鲜膜密封存放和不同浓度血桐提取液(0.5%、1.0%、1.5%、2.0%、5.0%)浸泡5min后自然晾干存放,存放过程中观察其表观变化,并测定其pH值、Vc和总糖含量及失重的变化。[结果]存放过程中,自然存放组好果率呈下降趋势,存放6d时好果率为92.4%,存放14d时好果率为72.3%。血桐提取液处理组的好果率均高于自然存放组,其中2.0%血桐提取液处理组好果率最高,存放14d时好果率仍为89.8%,高于其他处理;同时,该处理组圣女果的其他测定值随时间的变化均较小。[结论]2.0%血桐提取液对圣女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
砷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及其在茶树体内的吸收与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水培法,研究3个茶树品种在不同浓度As3 胁迫下的毒害症状和砷胁迫对春梢生长的影响,以及茶树体内各器官对砷的吸收与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当砷胁迫浓度≥1 mg.L-1时,茶树已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砷胁迫对新梢萌发和生长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不同品种耐砷能力有一定差异,福鼎大白茶>名山213>名山131。3个品种对砷的吸收吸附率的大小顺序为:福鼎大白茶>名山213>名山131。各器官中的砷含量随砷处理浓度的增加总体呈大幅升高趋势,并且各器官的砷含量与营养液中的砷胁迫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砷在茶树体内的分布规律为细根>粗根>主茎>嫩茎>叶片>新梢。当砷胁迫浓度≥1 mg.L-1时,各品种1芽2叶新梢中砷含量>2 mg.kg-1。  相似文献   
3.
牛大力氯仿提取物保鲜豇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苏敏  李天略  刘艺洁  陈光英  史载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14-17715,17737
[目的]研究牛大力氯仿提取物的乙醇水溶液对豇豆的保鲜作用.[方法]将豇豆在不同浓度牛大力氯仿提取物中浸泡,然后取出在空气中晾干存放.在存放过程中,测定豇豆表观、失重率、pH、总糖含量以及Vc含量的变化来分析其保鲜效果.[结果]用浓度为6 ml/L的牛大力氯仿提取物乙醇水溶液浸泡的豇豆样品,好果率、失重率、pH、Vc含量、总糖含量的变化幅度均较小,保鲜效果最佳,保鲜期比不经任何处理的豇豆延长2d.[结论]研究可为天然植物提取物用于果蔬保鲜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苏敏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3):142-143,153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都要求农村文化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近几年,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日常生活单调、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取开发农村地区人们的主体意识、传承农村地区原有文化和培育新文化、经济扶持和文化扶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茶树(3个品种)受铬(Cr3+)、镉(Cd2+)毒害的表观症状以及铬、镉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铬(20~100mg/L)、镉(1~5mg/L)胁迫下,茶树出现的毒害症状和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因胁迫浓度、时间和品种而异。茶树各器官的铬、镉含量总体随铬、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胁迫浓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铬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是:吸收根>主根>主茎>枝条>老叶>新梢(一芽二叶);镉则为:吸收根>主根>主茎>新梢(一芽二叶)>枝条>老叶。根部吸收的铬、镉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但镉在茶树体内的活性和迁移能力强于铬,运输到地上部的镉极易迁移到新梢中。新梢不同叶位镉含量的高低顺序为: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新梢中的镉有明显向上富集的趋势。不同品种的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和迁移能力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茶树对铜的吸收与累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壤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铜对茶树生长的影响,铜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铜对水培茶树有较强的毒性,铜处理浓度≥3 mg/L时,茶树不仅出现严重的毒害症状,甚至死亡;而土壤铜污染对茶树的生长和光合速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树吸收的铜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根部对阻止土壤中的铜向新梢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盆栽茶树各部位的铜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吸收根>主根>枝条>主茎>新梢(1芽2叶)>叶片,且各部位的铜含量与土壤外源铜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水培茶树的根和叶片的铜含量与铜处理浓度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目前河北省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现状,指出存在土地征用权滥用、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和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单一等问题,并从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严格土地征用标准以及建立系统的就业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茶树对镍的吸收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镍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结果表明,土壤镍污染对茶树的生长和光合速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镍处理浓度≥10 mg/L时,水培茶苗不仅出现严重的毒害症状,甚至部分茶苗整株死亡.盆栽和水培茶树各器官对镍的累积量与镍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盆栽茶树各部位的镍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吸收根、主根、新梢、叶片、主茎,分配比约为:17∶10∶2.3∶1.7∶1;当添加10,20 mg/kg的外源镍,供试土壤的镍含量达到33.15,43.15 mg/kg时,新梢中的镍含量由对照的0.01 mg/kg升至8.72,18.75 mg/kg.水培茶树的分布次序由高到低为:主根、吸收根、主茎、枝条、叶片、新梢,分配比约为:2 0∶4 0∶1 1∶1.9∶1.7∶1.茶树吸收的镍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但外源镍在茶树体内的活性以及向新梢迁移、富集的能力较强,镍污染容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应深入研究茶树各部位镍含量与各土壤因子相关性,以便制定更合理的土壤镍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溶液培养条件下Pb2+、Cd2+、Ni2+复合污染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以及茶树对Pb2+、Cd2+、Ni2+的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茶树表现出失水萎蔫、中下部叶片异常脱落和失绿黄化等受害症状。各元素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积累规律:Pb表现为吸收根>主根>主茎>枝条>叶片>新梢;Cd表现为主根或吸收根>主茎>新梢>枝条>叶片;Ni则表现为主根或吸收根>主茎>新梢>枝条或叶片。Ni2+、Cd2+在茶树体内的移动性均强于Pb2+。复合污染条件下,某一元素在茶树体内的积累量除受元素本身的性质影响外,还受到该元素的环境浓度、共存元素的性质与浓度的影响,并随茶树体部位不同,其影响顺序和作用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 研究了镍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 结果表明, 土壤镍污染对茶树的生长和光合速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镍处理浓度≥10 mg/L时, 水培茶苗不仅出现严重的毒害症状, 甚至部分茶苗整株死亡. 盆栽和水培茶树各器官对镍的累积量与镍添加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盆栽茶树各部位的镍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 吸收根、主根、新梢、叶片、主茎, 分配比约为: 17∶10∶2.3∶1.7∶1; 当添加10,20 mg/kg的外源镍, 供试土壤的镍含量达到33.15,43.15 mg/kg时, 新梢中的镍含量由对照的0.01 mg/kg升至8.72,18.75 mg/kg. 水培茶树的分布次序由高到低为: 主根、吸收根、主茎、枝条、叶片、新梢, 分配比约为: 20∶40∶11∶1.9∶1.7∶1. 茶树吸收的镍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 但外源镍在茶树体内的活性以及向新梢迁移、富集的能力较强, 镍污染容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 应深入研究茶树各部位镍含量与各土壤因子相关性, 以便制定更合理的土壤镍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