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探讨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本科班导师制及建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的改革措施,以促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为保定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及生态压力指数模型,研究了保定市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结果表明:1)2002-2012年保定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呈下降趋势,生态压力指数年平均增长率为3.57%,2002-2003年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等级处于很不安全状态,2004年以后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经对2012年保定市区及22个县(市)安全等级进行分区,由西部山区到东部平原区的生态安全等级依次为较安全→很不安全→极不安全→较不安全。  相似文献   
3.
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与优先区划定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乡村聚落格局优化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缓解区域人地矛盾,解决 "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元阳县为研究区,采用曲面距离法计算耕作半径,以景观连接度和缓冲区法计算耕地重叠区(耕作强度),再结合耕作通勤时间计算得到哈尼梯田区的适宜耕作半径。然后依据遗产保护要求与适宜耕作半径识别出聚落格局整理区,引入生态模型MaxENT,以气候、地质地貌及社会经济等4大类的11个因子为数据源模拟得到新增聚落的空间位置,提出聚落格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基于曲面距离和耕作重叠计算得到的全县最适宜耕作半径为1 041 m。2)依据遗产保护和适宜耕作半径分析识别出需要进行聚落格局优化的区域为遗产核心区的新街镇、小新街乡,其余地区为聚落低密度区。3)通过MaxENT模型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子表明,遗产区为气候因子即降水和气温、小新街乡为气温和旅游中心距离,聚落低密度区则为海拔和岩性。4)MaxENT模型模拟的新增聚落空间位置及格局优化表明,遗产区内潜在适宜聚落区面积为18.42 km2,其中核心区内聚落根据遗产保护条例整体保留,新增人口可外迁至缓冲区(沙拉托乡)内的潜在适宜区;小新街乡内潜在适宜聚落用地面积为9.26 km2,区内聚落就近迁入潜在适宜区;其余聚落低密度区内的潜在适宜居住面积为92.26 km2,在潜在适宜区内选址聚集为2~3个聚落群。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基本农田改造、撤村并点、遗产保护规划、聚落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土地碳排放风险的变化,对于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低碳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高阳县为研究区,基于2009年和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网格法划分评价单元,运用模型法定量评价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土地碳排放风险,并分析了时空演变特征,最后对二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6年高阳县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为建设用地迅速扩张、水域等生态类用地大量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偏低且研究期间呈下降趋势,县域东中部地区整体高于西部地区;土地碳排放风险总体偏低但在研究期间呈上升趋势,县域中西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土地碳排放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分析在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中应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开展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可厘清农用地生产和生态功能限制因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分区开展整治并分类施策,进而提高区域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以环渤海区域的黄骅市为例,构建“土壤资源—水资源”复合农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单指标评价与分层次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农用地生态适宜性的限制因素及程度;综合评价结果,并按照改良技术措施一致性原则,划分农用地整治分区,对应提出改良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化肥施用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含盐量生态适宜性较差,不适宜级分别达到87.47%、99.62%和25.34%;全域农用地地下水矿化度过高,东部地下水埋深浅,69.54%农用地灌溉保证率不足;此外,其他指标呈适宜状态;研究区农用地主要限制因素为:化肥施用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及灌溉保证率;限制因素组合类型分为两类:“主导限制因素(重度)+次要限制因素(轻度)”的复合类型、仅有轻度限制因素的单一类型,二者占比分别为91.9%、8.1%;划分“土壤培肥区”“盐渍化土改良区”两类整治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提升措施。为生态系统状况复杂的滨海区农用地改良和整治利用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特性构建复合型产业模式,为提高山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区域生态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法和参考。[方法]以太行山中段的阜平县为例,选取水源供给、保持土壤等9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评判阜平县土地多种功能空间集聚特征的依据,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得到不同的功能价值簇,并调整形成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价值分区;在此基础上,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和现有产业发展布局,构建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结果](1)将研究区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空间集聚特征分为6种功能价值簇;(2)调整各簇边界,形成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美学景观+保持土壤区、提供美学景观+水源供给+原材料生产区等6类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价值区;(3)在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价值区的基础上,设计出“旅游业+文化产业”“智慧农业+旅游业”等7种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可为实现阜平县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结论]复合型产业模式的设计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驱并进,可为解决山区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7.
未利用地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选择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耕作便利度等5项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参评因素,在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基于局部惩罚型变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河北省昌黎县未利用地宜耕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及不适宜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8.69%、29.48%、24.36%、17.48%。对河北省昌黎县未利用地宜耕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议,以期为昌黎县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的区域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河北省顺平县为例,根据退耕后2008年和退耕前2001年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土地利用结构、三次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大部分农民仍没有摆脱贫困,农民收入虽有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对补贴的依赖性较大,且退耕补偿未考虑周全。国家应考虑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方案,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使退耕还林区具备自身造血的功能;顺平县应充分利用环京津的区域优势,在林果业基础上开展深加工,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加对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农业大学"2011计划"(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为背景,在对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高校教育在"教"和大学生"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协同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方案。主要是:结合河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完善,从"教"和"学"两条主线设计该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方案,分阶段纵向推进学习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程,并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研究重点和目标,划分专业能力模块,结合课程群建设,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提出土地资源管理能力培养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框架及建设方案,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和业务项目夯实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及整治分区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快速准确的掌握耕地资源安全要素的时空变化信息,推进小尺度耕地资源安全保护实践,文章以昌黎县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耕地资源安全内涵的构成进行了完善,并构建了县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框架体系.研究以昌黎县2015年农用地分等成果作为数据基础,结合同期土地利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土壤实地采样检测等数据信息完成数据库建设;运用单指标评价法,对耕地资源安全要素逐一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县有接近15%的耕地粮食单产水平较低,接近10%的耕地灌溉保证不足,接近15%的耕地土体剖面构型处于安全等级以下,接近10%的耕地有效磷的含量偏低;另外,全县耕地有机质含量偏低;铜元素含量出现极小面积的低度不安全;化肥的使用量在全县处于低度不安全级别.文章按照整治技术手段和监测管理措施一致性原则将不安全评价结果图进行分组并叠加,划出综合工程整治区、肥力提升区、退耕区,并对应提出整治及监测管理制度.研究表明:利用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能够快速完成耕地资源安全数据建库,并能促进耕地资源安全监测和诊断的常规化,可以高效地推行耕地资源的全要素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