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科生导师制以其对人才培养的卓著性而为世界高校所推崇。尽管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但各高校之间差异甚大。以安徽农业大学556份调查问卷为依据,通过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切实地感受到导师制的存在;目前导师的作用与学生的期待有很大的差距,但学生仍然希望能够有导师进行专门指导;导师制实施效果取决于学生对不同类型导师的认可程度,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型的导师和以任课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型的导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安徽四大名茶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户禀赋特征差异的基础上,不同属性技术农户行为选择也存在差异:风险偏好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最显著;劳动力禀赋对增劳型技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劳动力需求类型,对人力资本需求较高的新品种技术影响显著,对体力型劳动力需求较高的有机肥施用技术影响不显著;资本禀赋对增资型技术影响主要取决于技术类型,对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制茶技术影响显著,对劳动密集型的新品种技术影响不显著。应加大对小众化特色农业的政策支持和福利补贴,引导农户根据技术需求类型采用选择性技术转嫁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规避因资源要素稀缺和禀赋特征不足而形成的技术推广与应用困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项指标,比较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异以及二者的协调性问题。结果表明:三大地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非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而且还呈恶化的趋势;中、西部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大于东部;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不仅都为正值而且越来越小。第一产业仍存在剩余劳动力,尤以西部地区为甚;与此同时,第二、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在下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城乡公共教育投资不平衡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本通过升学和劳动力转移等形式大量流向城市或发达地区,造成农村人力资本严重流失。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依附性,农村教育投资也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流失而流失,形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错位效应,并且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这种错位效应会进一步拉大城乡间、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尤其是城乡的收入差距,从而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近乎为零的农业部门流大量地流向了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其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致使农村劳动力外流并未达到理论预期目标,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持续下降、农业生产女性化和留守儿童教育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效应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进行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能极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土地资源约束趋紧、保障主粮供给的背景下,提高茶叶种植户的生产效率是茶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基于DEA-SFA三阶段模型,利用安徽省茶叶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测算不同规模茶叶种植户生产效率及其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的茶叶种植户生产效率差异较大,规模效率主导了综合效率的大小与变化趋势,且其变化在不同规模之间服从正态分布;纯技术效率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在其决定因素中,市场距离与种植规模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种植规模越大,市场距离的作用越强;劳动力短缺是所有类型茶叶种植户共同面临的难题,即种植户的规模越大,劳动力短缺问题越突出。因此,应合理布局茶叶交易市场,引导更多小农户发展规模经营,鼓励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以减少因劳动力短缺、市场距离等因素导致成本上升而出现的规模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