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3年、2004年两年试验示范表明,棉花R808表现出抗虫性好,抗(耐)病能力强,上桃快而集中,桃多丰产等优良特性。其高产栽培技术是适当稀植,氮肥施用坚持前轻后重,重施花铃肥,增施磷钾肥,补施叶面肥等。  相似文献   
2.
宜昌市棉花密矮早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付廷坤湖北宜昌市棉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宜昌443000张道全湖北宜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棉麻站胡光灿湖北宜昌市农牧业局棉麻科宜昌市棉区地处江汉平原上沿,冲渍土壤。光热资源充足,年日照时数1532.5~1890.7h,日照...  相似文献   
3.
西部成品油管道末站混油切割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祎  张道全  刘鹏  沈亮  丁俊刚 《油气储运》2011,30(7):520-522,473
西部成品油管道兰州末站混油切割是提高管道运营效益、保证下游油品质量的关键运行管理环节,2009年以来的柴油-汽油混油切割数据表明,末站混油切割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末站混油切割最大的难点在于后行油品密度值的确定,混油切割量关键在于第二切割点油品密度值的控制,但是后行油品的准确密度值往往很难获得;其次,兰州末站和新堡站关于混油界面密度差值的规律不再适用,导致单次混油量迅速上升;最后,首站外输罐的油品常常"边进边出",且进出油品分别来自不同炼厂,导致初始混油界面前后段纯油密度不稳定、界面不清晰。采取改进切割比例、修正密度偏差、改变首站油品切换模式等措施解决上述问题,有效降低了混油切割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5.
宜昌市棉花近年发展趋势与战略①付廷坤胡光灿张道全湖北省宜昌市农牧业局443000宜昌市常年植棉面积2.3万公顷左右,占耕地总面积的8%,棉花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13%以上,仅次于粮食作物,是市第一大宗经济作物,是宜东平原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鄂西兴山200、400、600、800、1000米五个不同海拔高度苎麻生长发育的观察研究,初步摸清了鄂西山区不同海拔苎麻生长发育和纤维品质变化规律,800米及以下的海拔,实行年收三季,1000米左右实行年收两季均能高产、优质。山区年收三季的麻园,高海拔比低海拔见苗约迟10天,工艺成熟期推迟10天左右。随海拔升高苎麻生长速度变慢,高、低海拔的苎麻都有明显的旺长期,随着海拔升高,苎麻旺长期株高日增长和出叶速度的绝对值降低,但历期相应延长,高海拔苎麻也能达到一定的生长高度和生长量。纤维支数随海拔升高而递增,每上升100米,纤维支数平均增加99支;不同海拔高度纤维支数差异明显大于不同季节纤维支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适应市场规律推进棉花产业化①张道全湖北省宜昌市农技推广中心44300080年代以来,宜昌市棉花生产水平在全国、全省同类地区中处先进行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进棉花产业化,对弘扬棉业历史成就,振兴棉区经济,增强棉花产业总体效益,具有深远的意...  相似文献   
8.
苎麻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802”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2”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多种作物上应用,增产效果显著。我们开展了苎麻叶面喷施“802”试验,探讨在苎麻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试验地设在海拔高度400米的湖北省兴山县峡口镇响龙村二组。供试品种为芦竹青有性繁殖的三龄麻,麻园为砂壤紫色土,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地面积1.5亩。“802”液体系湖北省天门县化肥厂生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棉田种植结构调整,麦后移栽棉在湖北省发展很快。与麦套棉相比,麦后棉迟播、迟栽、晚发、晚熟,棉花生育进程后延,有效现蕾、开花结铃期缩短,影响棉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通过麦后棉生产调研,开展试验示范,制订技术规程,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集成为选用早熟品种、安全除草、机械覆膜、增加种植密度、合理运筹肥水、全程化调、协调生育等麦后移栽地膜棉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猪囊虫(又称猪囊尾蚴)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也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 我国猪带绦虫和猪囊虫病分布相当广泛,据统计,在28个省市发生和流行。其中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较为严重。 关于猪囊虫病诊断和免疫问题,国内外均有报道,普遍认为较实用的临床诊断方法,为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张高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