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吉林省县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按照《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的农业机械的注册登记、检验和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审验等日常业务工作;在乡村道路、田间、场院承担着依法处理违规使用农业机械的行为,这些职能的授予,无疑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从事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直接加药和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驯化方式驯化46 d,使得缺氧脱氮率、除磷率分别稳定在95%、93%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磷的吸收量和亚硝酸盐的消耗量基本呈线性关系,可以认为系统完成了污泥的驯化,经测试表明,短程反硝化聚磷菌占全部聚磷菌的75%。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土和盐碱土为对象,采用物理模拟人工降雨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淹水条件下土柱中(高25 cm、内径10 cm)新型除草剂硝磺草酮的迁移和淋溶规律。结果表明,在硝磺草酮添加量为7.5 mg/kg、10 h持续降雨(降雨量为60 mL/h)条件下,土柱中硝磺草酮的驻留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稻土土柱层15~21 cm中硝磺草酮的含量达到27.35 mg/kg,低于盐碱土的39.07 mg/kg,4%的农药穿过了淋溶柱,显示出较强的淋溶特性。土壤和淋溶液pH值的大小对弱酸性结构的硝磺草酮的迁移和淋溶影响较大。随着pH值的升高,硝磺草酮离解为阴离子,其水溶性增大、土壤吸附性能力减弱,更容易进入深层土壤(尤其是pH值较高的盐碱土),进而对地下水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4.
基于污泥吸附COD的特性建立了活性污泥厌氧吸附模型,通过试验研究污泥的吸附性能,考察吸附时间、有机物种类等因素对污泥吸附性能的影响,将试验数据与污泥吸附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确定了相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CODCr的吸附效果与吸附时间、污泥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污泥浓度4 000~6 000 mg/L、吸附时间20~30min时,污泥对CODCr的吸附率可达70%,且趋于稳定;有机物种类直接影响污泥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徐玉洁  张雁秋  杨德军  李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992-5993,5999
[目的]优化双污泥工艺存在的缺陷。[方法]采用改良型双污泥工艺处理人工配制模拟生活污水,测定处理前后水质并进行比较。[结果]系统出水COD〈40 mg/L、TN〈15 mg/L、氨氮〈3 mg/L、TP〈0.5 mg/L,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结论]改良型双污泥工艺不仅可以解决硝化细菌与除磷菌之间的泥龄矛盾问题,而且较适合处理低C/N条件下的城市污水。  相似文献   
6.
厌氧氨氧化及其在低碳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缺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可以直接以NO3-或NO2-为电子受体,以NH4+为电子供体,将2种氮素同时转化为氮气.这种厌氧氨氧化作用无需有机碳源、供氧能耗低,运行费用少.本研究从厌氧氨氧化机理出发,介绍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并针对其在低碳源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将苏北某污水处理厂脱水压滤后的污泥与稻草进行混合堆肥试验,污泥和稻草设4种配比,利用自行设计的一套实验室好氧堆肥装置,采用强制通风堆肥的方式,堆制15 d,分析堆肥过程中氮、磷、钾、有机质、有机碳、硝态氮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配比的堆肥产物均达到了腐熟度要求,但以污泥与稻草体积比为1 ∶2混合堆肥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的效率,在总结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特性和运行控制的基础上,对现有低碳源污水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高污泥负荷下的新型SBR厌氧、好氧、缺氧反硝化除磷系统。通过对人工配水处理的试验,得到了在低碳源下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在最佳工况下,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氨氮的去除率高达80%以上,出水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同时,在最佳工况下,对微生物内源呼吸氧化自身碳源提供能量进行的反硝化脱氮和反硝化除磷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同时根据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溶解氧含量(DO)的值进行了缺氧、厌氧和好氧段的分界。为了进一步说明系统对低碳源污水的脱氮除磷影响,对不同C/N值的污水在最佳工况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C/N值为3.4左右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15℃下测定了不同盐度(15、20、25、30、35)对体质量(87.22±20.71)g的日本蟳免疫相关指标(血细胞密度、血蓝蛋白含量、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中肠腺消化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血细胞密度与盐度呈正相关,盐度对血蓝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盐度30组的酚氧化酶活力、盐度20和30组的溶菌酶活力先升后降,而盐度15、20和35组的酚氧化酶活力、盐度15和35组的溶菌酶活力先降后升再降。至处理第5d,各试验组的酚氧化酶与溶菌酶的活力为:盐度2520301535。盐度变化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而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升,至处理第5d,以盐度15和35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较低,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盐度20组的淀粉酶与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盐度25组的酸性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最高,盐度30组的碱性蛋白酶活力最高,而盐度15组的5种消化酶活力均为最低。盐度20~30为日本蟳较适宜的环境条件,而盐度15与35条件下会引起其免疫能力和消化酶活力的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长期变化情况可作为衡量日本蟳在盐度变化下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15℃下将体质量(85.51±16.18)g的日本蟳暴露于对照及低质量浓度(2.0、4.0mg/L)、中质量浓度(6.0mg/L)和高质量浓度(8.0、10.0mg/L)的亚硝态氮中,于胁迫的第1、3、5、10、15d取血,测定其免疫的相关指标,以研究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对日本蟳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硝态氮胁迫下,所测指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第1d,各试验组的血细胞密度、血蓝蛋白含量及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均大于对照组,而高质量浓度组的酚氧化酶活力低于对照组。随着亚硝态氮胁迫时间的延长,低质量浓度组血细胞密度和溶菌酶活力上升较快,而高质量浓度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上升较快。低质量浓度组的血细胞密度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升高幅度较大,高质量浓度组的血蓝蛋白含量及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幅度较大。胁迫第10d,各试验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胁迫第15d,低质量浓度组血细胞密度、2.0mg/L组的血蓝蛋白含量、低质量浓度组和中质量浓度组的酚氧化酶活力略大于对照组,其他各指标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胁迫后活力与亚硝态氮胁迫质量浓度呈负相关,10.0mg/L组的3种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降低95.41%、36.84%和77.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