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6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溴氰菊脂杀虫剂具有活性强、对人畜安全、在自然界中易降解、对环境无不良影响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对畜禽外寄生虫的杀灭,在国外巳普遍使用,区内迄今尚未见对鹅虱的杀灭报导,为此1987—1990年我们进行本试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一、药物和试验动物 1、药物:5%溴氰菊脂,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生产。商品名:倍特。 2、试验动物:供试鹅只为昌图豁鹅。  相似文献   
2.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不同林龄(8、13、18 a)的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沙棘人工林在不同生长发育进程中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土壤养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沙棘人工林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总量、真菌特征脂肪酸总量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总量在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真菌总量在中龄林时出现最大值,在进入成熟林后略有下降;2)不同林龄的沙棘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随着林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于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3)土壤微生物总PLFA量、土壤细菌PLFA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真菌PLFA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林龄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养分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陕西省永寿县刺槐人工林的健康状况,以及建立更加客观、科学的森林健康评价体系,在永寿县布设45块刺槐人工林样地并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刺槐样地健康状况,并采用判别分析对健康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刺槐人工林中健康林分占33.33%,亚健康占64.44%,不健康占2.22%,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区内人工林需要进行疏伐等经营措施提高林分健康水平,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用于森林健康评价中,且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我区某种畜场,引进饲养有东北豁鹅240余只,1989年9月中旬鹅群陆续发病,相继死亡40余只,尤以雏鹅多发,主要症状是体弱消瘦,剖杀8只病鹅发现有大量裂口线虫寄生于肌胃,引起大面积溃疡坏死,另有棘口科、背孔科吸虫、绦虫,少数有毛细线虫和同剌线虫寄生。抽查78只鹅粪,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反复沉淀法,共检出棘口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南宁杯环线虫新种形态上同鼻状杯环线虫比较相似,如口囊中部具有隔板样物和具有20个外叶冠小叶.但新种具有较多的长丝状内叶冠小叶,数目在160~200个之间,而鼻状杯环线虫只有约60个很短的圆形内叶冠小叶.另外,新种线虫头端侧乳突并不特别向外突出;整个头端、口领和口囊形状也不如鼻状杯环线虫那样明显地背腹压扁.  相似文献   
6.
对蛤蚧口腔溃疡病主要病原——铜绿色假单孢菌进行药物预防及治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种药物敏感试验中,对磺胺、青霉素和卡那霉素等3种药物最为敏感,并将之配成软膏,作治疗对比试验。结果磺胺治愈率最为理想。重复治疗试验、田间扩大治疗试验,试验结果与实验室治疗试验结果差异不大。另外选用高锰酸钾溶液作为蛤蚧口腔、体表及房舍用具的消毒剂,对预防蛤蚧口腔溃疡病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应用电子和光学显微技术,对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edae)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应用苯乙晴类抗球虫药杀球灵(Diclazuril,R64433)作用于虫体,对其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正常发育时,子孢子含有二个折光体,棒状体的数目达十多根;第一代裂殖子内具有折光体;第四代 B 型裂殖子具有一体多核现象;小配子体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分裂成几块;高尔基附体可能参与卵囊壁的形成。杀球灵作用之后,裂殖子的细胞核膜模糊,核质及细胞质内出现空泡,线粒体肿胀;大配子体的壁形成体产生受到抑制,高尔基体严重增生。  相似文献   
8.
鹅裂口线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在湖北宜昌一头绵羊的大肠中,收集到一批食道口线虫 Oesophagostomum,其中除有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 O.columbianum 及粗纹食道口线虫 O.asperum 外,另有52条食道口线虫,与文献中记载的本属其它各种均有所不同,虽与粗纹食道口线虫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别,故鉴定为新种,并命名为湖北食道口线虫 O.hupensis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渭北黄土高原区刺槐人工林的健康状况,构建评价模型,为该区刺槐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渭北黄土高原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永寿县槐平林场、扶风县野河林场、白水县方山林场选设84块样地进行调查,以评价人工林健康状况及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从林分结构、林分活力、林分抗逆性等指标中筛选评价指标,再通过比较不同龄级(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各指标权重的变化确定最终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与聚类分析法,构建刺槐人工林评价模型,计算各样地的健康指数,根据健康指数,将处于不同龄级的刺槐林划分为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3个等级。【结果】最终确定的渭北黄土高原区刺槐人工林健康评价体系包括活力指标(立地质量、枯梢比、更新状况)、结构指标(郁闭度、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抗逆性指标(森林火险等级和病虫害)。研究区刺槐林分健康状况的评价结果为:健康林占45.2%,亚健康林占42.9%,不健康林占11.9%,表明刺槐林的整体健康状况不良,急需进行健康经营抚育。【结论】构建的健康评价体系能客观地反映渭北黄土高原区刺槐人工林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