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蟾酥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蟾酥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作用,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测定蟾酥醇提取物对细胞上清液中的NO水平,ELISA法测定TNF-α、ILlβ、IL-6含量,荧光法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结果显示,蟾酥醇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所分泌的炎症因子(NO、TNF-α、IL-1β、IL-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同时蟾酥醇提取物极显著降低LPS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P0.01)。由此推测,蟾酥醇提取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减轻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观察蟾酥微丸对小鼠急性毒性和大鼠长期毒性作用,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选取昆明小鼠,2次灌服蟾酥微丸,测定蟾酥微丸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选取120只SD大鼠,平均分为低、中、高蟾酥微丸药物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分别在连续给药28 d后和停药2周后称重,随机选取每组20只大鼠(停药后余下10只)心脏采血处死,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毒性试验用药死亡时间集中在1~4 h,经计算LD50为13.21 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连续给药28 d后,高、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的体重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高剂量组的谷草转氨酶与碱性磷酸酶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中剂量组的肾脏系数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经过2周停药恢复,高剂量组的生化指标恢复不佳,而中、低剂量组则恢复良好。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肝脏、肾脏出现肿胀淤血,高剂量大鼠的肝脏表面有水泡样病灶。结果表明,蟾酥微丸的急性毒性较小,安全性较高;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肝脏、肾脏损伤,故临床应用要注意剂量和疗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选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考察中试生产的合理性,进行颗粒成型工艺和中试工艺放大研究,颗粒成型工艺试验以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为考察指标,以浸膏粉与辅料的配比、蔗糖与糊精的配比、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中试生产以浸膏得率、成品率、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考察中试工艺放大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优选的肿节风三清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蔗糖∶糊精为3∶2、乙醇浓度为65%、浸膏粉∶辅料为1∶6;颗粒临界相对湿度为73.49%。三批肿节风三清浸膏(中间体)的浸膏得率分别为8.58%、8.58%和8.63%,三批肿节风三清颗粒(成品)的成品率分别为93.40%、92.13%和93.53%,中间体和成品中有效成分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均稳定可控。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成型工艺合理,中试生产稳定可控,适合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试验以吲哚类总生物碱(以5-羟色胺盐酸盐计)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倍数(A)、加热温度(B)和提取时间(C)为考察因素,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蟾酥注射液的提取工艺,确定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最大极差法对正交试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加水倍数是影响蟾酥注射液主要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蟾酥注射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加水量浸泡,加热煮沸(100℃),提取时间4 h。验证性试验按最优工艺制备3批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测定蟾酥注射液中吲哚类总生物碱的含量为9.92 mg/L。研究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中试生产。  相似文献   
5.
复方肿节风溶液抗炎和平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复方肿节风溶液的抗炎平喘作用,进行了该药的体外抗炎和体内平喘作用研究。用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MTT法检测复方肿节风对RAW 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和IL-6浓度,Griess法检测NO水平。体内试验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Wistar大鼠建立哮喘模型,并灌服不同剂量(12、6、3g/kg)的复方肿节风溶液。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4、IL-17、IFN-γ及IgE水平;瑞特-吉姆萨染色血涂片,用血细胞计数器计数血液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体外抗炎试验结果表明,复方肿节风溶液在10μg/mL~4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RAW 264.7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10、20、40μg/mL的复方肿节风溶液能不同程度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产生TNF-α、IL-6、IL-1和NO的水平(P0.05),并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体内平喘试验结果表明,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复方肿节风溶液能明显下调血清中IL-4、IL-17和IgE的高分泌,上调血清中IFN-γ水平(P0.05)。表明复方肿节风溶液抗炎平喘作可能通过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复方苦玄参颗粒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CL)对复方苦玄参颗粒中的苦玄参、桃金娘根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复方苦玄参颗粒中的苦玄参苷IA进行含量测定。TLC表明,复方苦玄参颗粒中的苦玄参、桃金娘根均与其对应的标准药材在相同的位置有一致的斑点;HPLC表明,苦玄参苷IA在21.08μg/mL~105.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7%,RSD=0.01%(n=6)。表明建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复方苦玄参颗粒中苦玄参、桃金娘根的鉴别及苦玄参苷I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肿节风三清颗粒抗炎和抗哮喘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考察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抗炎和平喘作用。MTT法检测200、400、800、1 600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并采用400、800、1 600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处理,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雌性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并采用100、200、300mg/kg肿节风三清颗粒处理,末次激发24h后,测定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HR),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L-5和IL-13浓度及血清中OVA-IgE水平。结果显示,200~16 00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对RAW 264.7细胞增殖有显著或极显著促进作用(P0.05;P0.01),与LPS组相比,800、1 600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能够极显著降低TNF-α和IL-6水平(P0.01);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肿节风三清颗粒明显改善了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减少了BALF中的炎症细胞数目及IL-4、IL-5和IL-13浓度,极显著降低了血清中OVA-IgE水平(P0.01)。综上所述,肿节风三清颗粒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对炎症细胞模型和哮喘小鼠模型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考察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抗炎和平喘作用。MTT法检测200、400、800、1 600 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并采用400、800、1 600 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处理,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雌性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并采用100、200、300 mg/kg肿节风三清颗粒处理,末次激发24 h后,测定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HR),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L-5和IL-13浓度及血清中OVA-IgE水平。结果显示,200~16 00 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对RAW 264.7细胞增殖有显著或极显著促进作用(P<0.05;P<0.01),与LPS组相比,800、1 600 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能够极显著降低TNF-α和IL-6水平(P<0.01);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肿节风三清颗粒明显改善了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减少了BALF中的炎症细胞数目及IL-4、IL-5和IL-13浓度,极显著降低了血清中OVA-IgE水平(P<0.01)。综上所述,肿节风三清颗粒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对炎症细胞模型和哮喘小鼠模型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建立肿节风三清颗粒的鉴别和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以期为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方法学依据。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肿节风三清颗粒中的肿节风、射干、甘草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的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进行含量测定。薄层色谱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中的肿节风、射干、甘草在与其对应的标准药材或标准品的相同位置有一致的荧光斑点,而阴性样品无特征荧光斑点。HPLC结果表明,异嗪皮啶在3.795~18.97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迷迭香酸在6.035~30.17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3%和100.30%,RSD分别为1.98%和0.02%(n=6)。结果表明,建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肿节风三清颗粒中肿节风、射干、甘草的鉴别和指标性成分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为肿节风三清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建立肿节风三清颗粒的鉴别和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以期为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方法学依据。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肿节风三清颗粒中的肿节风、射干、甘草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的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进行含量测定。薄层色谱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中的肿节风、射干、甘草在与其对应的标准药材或标准品的相同位置有一致的荧光斑点,而阴性样品无特征荧光斑点。HPLC结果表明,异嗪皮啶在3.795~18.97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迷迭香酸在6.035~30.17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3%和100.30%,RSD分别为1.98%和0.02%(n=6)。结果表明,建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肿节风三清颗粒中肿节风、射干、甘草的鉴别和指标性成分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为肿节风三清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