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T生根粉在黄栀子扦插育苗中的应用效果一、试验方法和过程1992年4月22日,在黄栀子扦插育苗时,用ABT生根粉对插穗进行处理,供试穗条从本县陆坊乡玉溪村山上采集,树龄1至多年,品种为野生黄栀子。穗条要求枝条粗壮,无病虫害,1年或2年生枝条。将AB...  相似文献   
2.
为安全且高效地实现粮食干燥储存,设计了一套基于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谷物就仓干燥系统,并建立了系统中各部件及谷物就仓干燥数学模型。模拟了南昌地区秋季初始含水率为22%、初始温度为20 ℃的200 t谷物就仓干燥至安全水分的过程。分析了溶液除湿系统干燥中风量对系统干燥时间及耗能的影响,得出耗能最低的最佳通风量;提出自然通风与溶液除湿系统结合的混合干燥方式,采用最佳通风量进行干燥,分析了自然通风时长对系统干燥时间和耗能的影响;且研究了以全自然通风、溶液除湿系统及混合干燥三种方式下干燥过程中谷物含水率和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风量为200 m3·h-1·t-1时,溶液除湿系统耗能最低,干燥时间为200 h,远低于安全干燥期,干燥过程平均COP可达43;采用全自然通风干燥时,在安全干燥期内谷物水分无法降至安全储存要求,且干燥过程整体COP较低。采用混合干燥方式时,合理的自然通风时间有利于降低系统耗能;混合干燥方式在干燥前期采用自然通风,可充分利用其干燥能力,后期采用溶液除湿系统将谷物降至安全水分,可为实现安全、高效、节能的谷物就仓干燥过程提供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内热型再生器作为一种高效溶液再生装置其性能主要由溶液加热形式、热水流向、传热单元数及溶液空气相对流向等决定.该文基于装置内溶液、空气、热水三者间的能量和质量守恒,分别建立预热、内热再生器在2种热水流向下的顺流、逆流、叉流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论性能模拟和比较.数值模拟发现大部分工况下内热型再生器再生性能为预热型的2~4倍,且受溶液一空气流量比和热水-空气流量比影响较大.热水与溶液流向相反时的再生性能要优于相同时,最大可高于5%.再生性能随溶液-空气传热单元数和溶液-热水传热单元数的增大而提高,且存在性能增长最快的组合曲线.另外再生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溶液和空气呈顺流时的出入口浓度差最大,叉流为其0.97倍左右,逆流最低时仅达到其0.87倍左右.该文研究结果为内热型溶液再生器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使用溶液热回收的方法提高太阳能集热/再生器(collector/regenerator)的再生效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玻璃盖板高度、溶液参数、空气参数、太阳辐射强度等因素对溶液侧有热回收的太阳能集热/再生器再生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模拟条件下,使用热回收器使装置的溶液再生段由1 m升高为1.5 m,再生效率增加约93.6%,相当于C/R板长近似增加0.8 m,且热回收器效率越高装置再生性能越好;流量参数存在最佳值使得再生效率最高,且空气流量(溶液流量)的最佳值随着溶液流量(空气流量)的提高而增加。空气流量的较佳范围为100~150 kg/h,溶液流量的较佳范围为8~15 kg/h;在流量参数的较佳范围内,分析玻璃盖板高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发现玻璃盖板高度的较佳范围为0.08~0.1 m;加热溶液比加热空气更能有效的提高再生效率;减小溶液的浓度或减小再生用空气的相对湿度,均会提高再生效率;在全年太阳能辐射强度较强地区宜采用带热回收器的C/R装置。这些结果为太阳能集热/再生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安全、高效且节能的粮食干燥过程,发展就仓干燥新型技术,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模型的热泵驱动溶液除湿谷物就仓干燥系统,建立并验证系统中各部件数学模型,模拟了粮堆高度3m、初始水分0.2的稻谷采用通风量为120 m~3/(h·t)在空气温度20~32℃,相对湿度55%~80%的不同室外天气参数下干燥致顶层稻谷达到安全水分的过程,对干燥完成时间、干燥后顶层稻谷干物质损失(Dry Matter Loss, DML)和白度值(Whiteness)、以及系统单位能耗和总耗能进行研究,并将系统与其他干燥方式进行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完成干燥所需时间整体范围为194~358 h,以粮温20和25℃为例完成干燥时间均满足安全干燥期要求,确定了干燥时间规范上的可行性;干燥后的顶层稻谷干物质损失为0.33%~0.52%,大部分天气参数满足规范要求而稻谷不发生霉变,白度值为51.331~51.452,干燥后整体白度值降低较小;室外空气经除湿换热后以接近于室外空气温度、低含湿量状态进入粮仓,进而验证了热平衡模型以及薄层干燥方程选取的恰当性;系统单位能耗范围为2.09~3.25 kW·h/(%·t),总耗能为6 930~9 530 kW·h,室外空气温度较高的时更利于降低系统单位能耗和总能耗,提高干燥的效能;系统与热泵加热干燥相比速率快、能耗少、稻谷相关品质较优,具有优越性。系统在特定天气条件下干燥的时效、稻谷相关品质指标及能耗等方面表现良好,所建立模型适当且准确,可为实现安全、高效且节能的谷物就仓干燥提供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空气预处理分级溶液集热再生系统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太阳能溶液集热再生器的效率,该文提出太阳能空气预处理分级溶液集热再生方法。通过定义蒸发率的品质系数和有效溶液比将一、二级太阳能集热再生模型和预除湿模型进行联接,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溶液预除湿的热交换效率为0.69时,有效蓄能密度SCe达到最大;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存在一个临界值,用于判断该溶液再生方法和直接溶液集热再生的优劣。研究结果显示室外相对湿度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弱,分级集热再生的方法越能体现其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土壤源热泵系统现场热响应试验时,复杂的现场状况会影响热响应试验中恒加热功率的实现,结合测试现场的实际状况,该文提出了非稳态热流工况下确定岩土热物性参数的方法。通过建立非稳态热流热响应试验系统模型,实施系统优化,使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平均温度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平方和最小,确定最优的岩土导热系数和容积比热容2个参数。对比同一测试地点的恒热流和非稳态热流热响应试验确定的2个热物性参数的结果,非稳态热流工况系统优化方法确定的岩土导热系数的相对误差为1.2%,容积比热容的相对误差为0.7%。同时,在非稳态热流工况下,利用系统优化方法确定热物性参数可适当缩短热响应试验的测试时间,降低了测试成本,为土壤源热泵系统热响应试验的实施和岩土热物性参数的确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PV/T集热器耦合土壤源热泵复合系统运行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能PV/T集热器耦合土壤源热泵复合系统(Photovoltaic/Thermal Collector-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s,PV/T-GCHPs)是一种可实现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互补利用的供能系统。该研究通过建立PV/T-GCHPs数学模型,在模拟研究系统运行特性的基础上,与对应的光伏(Photovoltaic,PV)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s,GCHPs)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V/T-GCHP中由于地埋管换热器(Borehole Heat Exchanger,BHE)的冷却作用,光伏电池板表面温度降低而显著提高了其光伏效率,相对于PV系统运行20 a的总发电量增加了20 322 kW·h;对应于相同的建筑负荷,PV/T-GCHPs在降低BHE初投资的同时,系统20 a的COP平均值较GCHPs提高了32.23%。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内,PV/T-GCHPs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较对应的GCHPs节省了77 192.45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PV/T-GCHPs增强了地热能和太阳能的互补优势,研究结果为该系统在中国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模式搜索算法在地埋管换热器热阻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准确确定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热物性参数和热阻,该文以地埋管换热器线热源模型为基础,结合土壤的热响应试验,提出了一种应用模式搜索算法确定土壤综合导热系数和地埋管换热器热阻的方法。搜索算法实施时,热阻作为一个待定参数,不必考虑换热器的各项物理参数,降低了运算工作量。试验实测结果表明,应用模式搜索算法后该文试验条件下确定的土壤综合导热系数的相对误差为1.42%,热阻的相对误差为1.73%;通过与其他方法比较,模式搜索算法确定的参数的相对误差较小,算法精度较高,可靠性较高;该研究结果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溶液除湿装置是太阳能空气预处理分级溶液集热/再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测填料预除湿器空气出口参数变化是这种新型溶液再生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的。文章通过定义湿度效率和等焓率预测填料型溶液除湿器的空气出口参数,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影响湿度效率和等焓率变化的因素。发现当液气比小于2.0时,溶液和空气入口参数变化对湿度效率影响显著;溶液和空气入口温度对等焓率影响大;随液气比增加,湿度效率增加,等焓率下降。文章最后通过线性拟合方法得到湿度效率和等焓率的数学表达式,为太阳能空气预处理分级溶液集热再生系统理论建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