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核信息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地质、食品等各个领域。综述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核磁共振技术在鱼糜的漂洗、擂溃、凝胶和保藏过程中的应用,扩展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非热等离子体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非热等离子体的特点及分类,从紫外辐射、活性物质及带电粒子等方面分析了其杀菌机制,综述了影响其杀菌的因素及在纺织、环保、医疗及食品工业上的应用,阐述了等离子体杀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豆粕组织化工艺,进一步改善豆粕的可食性,笔者以豆粕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对大豆进行组织化,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螺杆转速(90~210 r/min)、物料含水率(30%~50%)、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0~100 g/200 g豆粕)及挤压温度(135~155℃)对豆粕组织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产品品质(质构、色泽、保水性)的影响,同时对4次挤压试验中的31个样品进行感官评估(颜色、硬度、弹性以及总接受度)。结果表明,豆粕组织化最优工艺为:物料含水率42.67%、挤压温度145℃、螺杆转速104 r/min、蛋白添加量97 g/200 g豆粕。本研究得到了豆粕组织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豆粕组织化工艺的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淀粉类制品加工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淀粉类制品的加工特性与其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添加剂(胶、乳化剂、多糖等)、加工工艺(加工温度、pH值等)等有直接关系。主要论述了淀粉类制品的成分、添加剂和加工工艺对其加工特性产生的影响,为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工合成色素多为芳香烃衍生物,有较强的慢性毒副作用和致癌性,天然植物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越来越显示出其安全优势。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的自然界唯一存在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类天然色素,常包含藏花素、环烯醚萜苷、三萜酸等成分,在欧美、日本等国颇受欢迎。本研究目的是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栀子黄色素水提制备工艺最优条件。提取温度60℃、液固比8:1,提取次数2次,每次60min。总藏花素、总栀子苷和总三萜酸的提取率可分别达到1.09,106.89和72.13mg.g-1。采用的提取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