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纤维素合成酶类似蛋白(CSL)作为一种重要的膜蛋白与纤维素合成酶具有相类似的蛋白结构,都含有D,D,D,QXXRW保守区。利用其他物种中的Ces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成功地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中扩增出一个含有完整阅读框架的cDNA序列,长度为4 150 bp,开放阅读框架为3 396 bp,编码1 132个氨基酸并含有保守的D,D,D,QXXRW天冬氨酸残基序列。应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对获得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比对,发现它属于CslD基因家族,命名为ClCslD1基因。多重序列比对结果分析表明,该蛋白与来自颤杨Populus tremuloides,水稻Oryza sativ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的同源基因相似性高达71%以上。利用生物软件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植物纤化中的功能奠定基础。图5参10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合成酶类似蛋白(CSL)作为一种重要的膜蛋白与纤维素合成酶具有相类似的蛋白结构,都含有D,D,D,QXXRW保守区.利用其他物种中的Ces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成功地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中扩增出一个含有完整阅读框架的cDNA序列,长度为4 150 bp,开放阅读框架为3 396 bp,编码1 132个氨基酸并含有保守的D,D,D,QXXRW天冬氨酸残基序列.应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对获得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比对,发现它属于CslD基因家族,命名为ClCslD1基因.多重序列比对结果分析表明,该蛋白与来自颤杨Populus tremuloides,水稻Oryza sativ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的同源基因相似性高达71%以上.利用生物软件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植物纤化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蒜SSR体系的建立及性状对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利用石蒜属球根花卉资源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建立了中国石蒜的SSR分子标记体系:20 μL含Taq酶0.5 U、Mg 2+ 1.5mmol · L-1、dNTP 0.125 mmol · L-1、Primer 0.5 mmol · L-1、DNA 50 ng。利用该体系对石蒜属的8个物种和中国石蒜种内35个无性系进行扩增,每对引物在种间平均得到7个多态性位点,在中国石蒜种内得到9.5个多态性位点,反映出该体系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稳定性。利用对应分析法对中国石蒜的花葶高度、开花期等性状和SSR扩增条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关联分析,初步得到与迟花期‘Oct’性状相关的Ly97和Ly98条带,与中矮花葶高度‘Mid’、‘Low’性状相关的Ly84、Ly87和Ly97条带等,并提出开展进一步的杂交和遗传测定,对辅助选择标记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观察了宁都黄鸡小肠的显微结构,同时通过改良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鉴定小肠中的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细胞.结果显示,宁都黄鸡小肠与一般禽类小肠显微结构类似,黏膜下层缺乏十二指肠腺,黏膜固有层缺乏淋巴小结.小肠从前到后,杯状细胞逐渐增多.3段小肠的肠腺和回肠杯状细胞呈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小肠壁四层结构中都有肥大细胞的分布,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细胞下、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体积较大,多数呈卵圆形,有的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有突起.胞核染色呈深蓝色,胞质中含有紫红色颗粒.结果表明,宁都黄鸡小肠腺细胞和杯状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说明其能够分泌有助于吸收的活性物质;小肠中具有丰富的肥大细胞,说明宁都黄鸡有较完善的肠道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为在实际生产中配制适合泰和乌骨吗胚后肝脏结构发育特点的饲粮提供形态学依据,本试验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研究泰和鸟骨鸡胚后肝脏显微结构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胚后1d的肝脏被膜极薄,肝细胞数量很少,双核细胞较多,肝小叶不明显,血窦清晰,肝细胞内、外含有大量的脂滴。胚后7d,肝被膜薄,被膜下肝细胞体积较大,内含较多脂滴,但靠近中央部的肝细胞内脂滴逐渐消失,血窦较清晰。胚后14d,肝脏被膜有所增厚,被膜下肝细胞内仍然含有较多脂滴,其他结构与7d类似。胚后21d,肝被膜相对较厚,结缔组织相对前期较发达,有少量被膜结缔组织深入实质内,肝血窦相对较少,其他结构与14d类似。第28天,肝细胞与早期比较,体积较小,无脂滴,胞质染色深。肝细胞排列呈肝细胞管作辐射状排列,且相互吻合。肝细胞管中央形成胆小管。窦周隙明显。肝细胞结构和排列方式符合典型的禽类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石蜡切片、改良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对余干乌骨鸡主要胃肠道内的肥大细胞进行鉴定和分布特点分析。结果显示,在余干乌骨鸡的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管壁内皆有肥大细胞的分布,尤其是腺胃和肌胃内肥大细胞尤为丰富。肥大细胞主要位于胃肠道管壁内的黏膜固有层和肌层中,有些围绕着血管周围分布。黏膜下层极少有肥大细胞分布。外膜内无肥大细胞,但空肠外膜外附有的结缔组织中,脂肪细胞周围有肥大细胞分布。肥大细胞体积较大,多数呈卵圆形,有的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有突起。胞质中含有紫红色颗粒。结果表明,余干乌骨鸡胃肠道管壁内具有丰富的肥大细胞,余干乌骨鸡胃肠道具有较强的抗病原微生物和抗寄生虫功能,肠道免疫屏障较为完善。同时,大量的肥大细胞在胃肠道内的分布可能与黑色素的生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运用HE染色和3种组织化学方法—改良甲苯胺蓝、阿利新蓝-PAS和多巴氧化酶法染色对牛蛙皮肤显微结构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蛙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由角质层、颗粒层和生发层组成,表皮内无黑色素分布,微血管较少。真皮比表皮厚,分为疏松层和致密层。真皮疏松层内有大量团块状、致密的黑色素,微血管较多。真皮疏松层中分布着黏液腺和颗粒腺,黏液腺多于颗粒腺。牛蛙皮肤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真皮疏松层和皮下层,且多为长条形。真皮致密层呈阿利新蓝-PAS染色强阳性,表皮与真皮交界处以及真皮疏松层和致密层交界处也有强阳性带。多巴氧化酶法染色结果表明,无黑色素分布的表皮层有许多弥散、细小的阳性棕黑色颗粒状色素,而有大块天然黑色素分布的真皮疏松层阳性颗粒色素较少。结果提示,牛蛙皮肤可通过腺体、肥大细胞和黑色素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