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论述了湖北双季稻的发展,晚稻育种及"十五"期间晚稻品种的审定与应用概况.提出了晚稻以中熟为主、加强抗性育种、重视不育系选育、实现高产、优质、多抗的育种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AMMI模型分析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MMI模型对200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D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个参试品种产量稳定性最好的是荆两优10号,稳定性最差的为扬两优6号。并对AMMI模型在分析品种稳定性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水稻优质恢复系N187由湖北省襄樊市农科院04023和蜀恢527杂交定向选育而成,其中04023为我院一中间材料。该恢复系具有株叶型好,恢复力强,配合力好,花粉量足,米质优,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组配69A/N187正在参加2010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5.
荆楚优754是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优质不育系荆楚814A与强优恢复系R754配组选育而成的一季晚稻杂交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等特点,2010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6.
两优9168是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两系不育系HD9802S与恢复系R168配组育成的杂交早籼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倒、熟期早等特点,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及武汉、荆州、襄阳气象站的气象要素测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均对杂交中籼稻产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产年份要求杂交中籼稻在生殖期间日平均日照时间不少于6.4 h,日平均蒸发量不低于5.5 mm,日平均地温在30.0~32.5℃,日平均气温在27.0~28.3℃,日平均昼夜温差大于7.5℃,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累计降雨量应在100~220 mm范围内。高产年份必须是各种气象要素都处在适宜范围的最佳组合,若一项或多项气象要素指标没有达到上述适宜范围就会导致低产或中产。  相似文献   
8.
9.
围绕湖北种业振兴,通过聚焦种质创新、企业创新、品种供给、监管服务、示范推广、保供调度,强化农作物种业技术支撑,抢抓发展机遇,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谋好篇、开好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