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我场种植石选87机采棉品种1.3公顷(旧制20亩),皮棉单产达132.8千克.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对棉田生态环境状况及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与常规灌溉相比,覆膜滴灌改变了棉花田间水分环境,为棉花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同时,可以减少地面蒸发,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新湖农场每年种植棉花近1.8万公顷,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有机肥料还田却相应减少,主要依靠化肥来提高棉花产量,全场每年使用化肥量1.5万吨.2000年我场利用奎屯化工厂生产的尿素增效剂在棉花生产中试用近0.3万公顷.尿素增效剂可使尿素利用率由40%左右提高到52%以上,肥效期由50天左右提高到110天左右,每666.7米2可节省尿素3~5千克.  相似文献   
4.
新疆沙漠边缘绿洲棉田抵御风沙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沙漠与绿洲边缘的棉田,风沙灾害严重,常造成大面积棉花受灾。研究并分析了风沙对边缘绿洲棉田危害类型及产生机理,提出了采取风障措施;农业综合技术;选择种植抗逆作物;实行麦棉邻作、麦棉带状间作;建立林草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保护绿洲-荒漠过渡带;加强农田的科学管理等7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棉花新品系垦4432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在石选87天然重病地中的变异单株定向选择,通过南繁北育而成。2003年参加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品比,表现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新湖农场2006年引种推广垦4432棉花新品系225公顷,平均单产籽棉379千克,实现了较大面积的高产。  相似文献   
6.
研究改变棉花喷施缩节胺的传统方法,将缩节胺、杀虫剂、杀菌剂用缓释材料特殊处理后包衣种子和制备成缓释缩节胺胶囊施入土壤中,药随种子发芽、出苗内吸传导到棉株地上部位,起到化学控制、防病治虫的作用.2004~2005年在新疆新和县、新湖农场田间试验后,结果表明,根用缓释缩节胺不但能达到喷施缩节胺调控棉花生长、增加棉花产量等功效,而且克服了叶面喷施浪费农药、污染环境、调节滞后等缺点,并为改变农药使用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配置方式对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大田自然生态条件下,对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三种配置方式下的冠层结构及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疆特早熟棉区适期播种条件下,最适配置方式为小三膜.该配置方式下,棉花冠层结构及光合物质累积均优于其它群体,经济产量高.同时,提出适宜冠层结构的若干指标,为确定棉花高产栽培措施及建立棉花生产管理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膜下滴灌毛管配置对水分运移及棉花增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在不同毛管配置、不同滴头流量下在不同质地土壤中水分运移规律及对棉花生长发育、增产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砂性土壤适宜于以一管二行配置水产比高、增产效果好,从产量结构及产量看,以2.8L/h滴头流量产量最高;粘土以一管四行配置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高,以2.1L/h滴头流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周继军  徐公赦 《中国棉花》2006,33(10):44-45
新湖农场自2000年开始推广机采棉种植技术,通过5年的试验、示范和总结,已形成一整套机采棉农艺栽培、机械采收、治理地膜污染等技术措施。2005年本场种植机采棉1.03万hm2,机采面积0.51万hm2,全场机采棉平均子棉产量为4650kg·hm-2,现将本场机采棉农艺技术及地膜污染治理措施介绍如下。1机采棉农艺栽培技术1.1选地和整地。选择面积较大而且连片的无埂条田。土地必须平整。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常规滴灌地,滴灌地无埂子和毛渠,机械行走采收更为平稳,从而提高采摘质量和工效。选定的地块必须于入冬前进行土地平整工作,待播。1.2选择适宜的机采棉…  相似文献   
10.
为逐步实现棉花精准收获,缓解拾花季节劳动力紧张矛盾,提高植棉业的生产率,新湖总场自2000年开始推广机采棉种植技术,通过3年的试验、实践,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机采棉农艺栽培技术、机械采收技术、加工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