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樟树新害虫——樟颈曼盲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在桐庐发现的樟颈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介绍了其成虫形态特征,首次对其在樟树上的为害情况和若虫、卵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提出了增强树势、加强检疫、保护天敌、在第一代若虫期,采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重点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桐庐县香椿树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建议采用化学防治与物理、生物防治相结的防治手段,将危害率和污染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使香椿幼芽嫩叶真正成为无公害绿色蔬菜。  相似文献   
3.
桐庐县横村镇地处亚热带,属季风型农业性气候区,气候、立地条件相当适宜马尾松的生长和马尾松毛虫的繁殖。介绍了马尾松毛虫的基本形态、发生规律以及发生危害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主要包括:提高营林质量,实施林分改造;加强监测网络建设;突出生物、物理防治;协调好化学防治及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首次在桐庐大叶樟苗圃发现樟树透翅蛾(Paranthrenella sp.),其为害率高达70.1%,死亡株率高达13.8%,为此,于2010-2011年进行了樟树透翅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和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樟树透翅蛾在桐庐1 a发生2代,以3~5龄幼虫越冬,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成虫分别发生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9月下旬;离地80锄以内的主干发生为害;采取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5.
针对桐庐县0.43万hm2板栗基地,分树龄对板栗整形、修剪作了研究,通过修剪,人为控制生长枝和结果枝,使树冠内外枝条分布均匀。在掌握修剪的同时,对板栗林内的各种病虫害也作了全面调查,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生产经营者在生产中操作简便易行,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单位产量明显提高,现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生产中,改变了过去只讲究栽植不注重技术管理的局面。实践证明正确的修剪、及时的防治既促进基地建设,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2005-2006年七叶树苗圃的调查,红花七叶树、黄花七叶树、光叶七叶树等北美七叶树受星天牛严重为害。经观察掌握星天牛发生为害基本规律。结合星天牛生活习性,对北美七叶树星天牛进行防治技术探讨,提出了操作简便、经济、可行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防治为害林蛙的大黄缘青步甲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饲养和养殖场野外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黄缘青步甲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桐庐,该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枯枝落叶中越冬;幼虫共3龄,幼虫期8~10d;在林蛙养殖场,幼虫会咬林蛙,吸血、吃肉,7月上旬是幼虫集中为害期。同时,根据大黄缘青步甲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施肥对板栗产量的影响,在桐庐县旧县街道设置了4个施肥处理,分别是不施肥、减量施肥、常规施肥和增量施肥,对其土壤生物学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随着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常规施肥增量施肥减量施肥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增量施肥常规施肥减量施肥不施肥。不同施肥对板栗单果重没有显著影响,平均单果重在8.50~8.85g/粒。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板栗林产量显著增加,但过量施肥反而使产量降低,不同施肥板栗林产量介于693.0~1 273.5kg/h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