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凤翔泥塑的制作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700多年前的春秋早期,但几千年来,凤翔泥塑都不被重视,而是被当作打发时间和哄小孩的玩意儿,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胡新明等艺人的努力下,凤翔泥塑才成为蜚声国际的工艺美术精品。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门手艺正面临传承危机:老艺人的技法失传,一些泥塑品过分商业化,年轻人不愿学……凤翔泥塑要走得更远,还得解决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元地处四川北部边缘,川、陕、甘3省结合部,是四川省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和商品马铃薯三大生产基地之一。马铃薯是扶贫救灾作物,我市马铃薯主产区集中在贫困山区和半山区,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左右。由于常年种植,病毒逐年累积,种薯退化加重。适合本地的高产优质品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鲁的安第斯山区,那里属热带高原地区,光照强,所以马铃薯具有喜光的特性。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光照强度不仅影响干物质重而且影响同化产物的分配和植株的发育,强光照有利于马铃薯地下部生长,块茎形成早,块茎产量及块茎干物质含量较高。而弱光照仅利于地上部生长,延迟块茎形成,块茎小。据波贾卡利阿研究,光照强度从自然光照的67%降低到33%,  相似文献   
4.
以费乌瑞它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作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离体马铃薯试管苗生长、保存及试管苗移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2~0.4 mg/L多效唑能有效提高移栽茎段壮实程度和移栽成活率;0.6~0.8 mg/L多效唑能有效延长试管苗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耐病总太”大萝卜品种是由浙江聚珍园食品有限公司于2005年从日本引进我市,经两年的试种,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高产性,并具有食口性好,无论是鲜食或加工都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酶法提取豆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质时所产生的废豆渣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豆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以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考察纤维素酶添加量、溶液p H、酶解次数、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5个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均匀设计,确定了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酶解条件,纤维素酶添加量为原料的2%,p H 4.5,酶解温度为51℃,酶解时间为2.0 h。在最佳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11.48%,该结果可为豆渣中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酶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3日我市铁路养殖场一哺乳约克母猪突然大量吐血,经对症治疗后,吐血症状得到缓解和控制,但泌乳停止和不食,2日后作宰杀处理,现将剖检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患猪为哺乳期母猪,产床饲养。年龄4岁,膘情中上等。9月3日下午4时半喂食吃的很好。晚7时左右发现该猪呕吐,呕  相似文献   
8.
广元地区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气雾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区,秦岭南麓,下辖利州、元坝、朝天3区和苍溪、旺苍、剑阁、青川4县.广元市具有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是四川省商品马铃薯三大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广元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量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生产经营方式等原因,广元市脱毒种薯利用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并实践了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气雾化栽培方式,本文以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了广元地区进行脱毒马铃薯气雾化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单季稻施用食用菌废菌棒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废菌棒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是改良土壤的良好有机肥。本试验表明,稻田基施废菌棒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继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新疆某养殖场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了解其携带部分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现状及β-内酰胺酶、16SrRNA甲基化酶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共存情况。使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进行blaTEM、blaCMY-2、blaCTX-M、blaLAP-1、blaKPC、blaOXA、blaSHV等β-内酰胺酶和armA、rmtB等16SrRNA甲基化酶及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和aac(6′)-Ib-cr等PMQR基因检测,分析阳性菌株携带的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新疆该羊养殖场分离的沙门氏菌对被检的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80%的有6种。47株菌携带blaTEM基因,34株菌携带blaOXA基因;未检出armA和rmtB等16SrRNA甲基化酶。33株菌携带qnrS,46株菌携带oqxA,46株菌携带oqxB,47株菌携带acc(6′)-Ib-cr基因。新疆该养殖羊场分离株耐药现象严重,携带耐药基因以blaTEM、blaOXA、qnrS、aac(6′)-Ib-cr、oqxA和oqxB为主,耐药基因型复杂多变、呈多样化发展,应该加强对β-内酰胺酶及PMQR因子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