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是国际上自七十外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工程新技术。关于植物病毒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报道只是近二、三年的事,国内尚无建立分泌植物病毒株系特异  相似文献   
2.
自Moretra等(1980)在南美发现PVK.HB株系以来,虽然其他地区尚未见报道,但PVX.HB打破抗性基因的特性(Jones,1985)已经引起病毒学家和育种学家的高度重视。鉴于该株系和PVX的其他株系在马铃薯上引起相似的症状,而用多克隆抗体的各种免疫学诊断方法,如ELlSA及免疫电镜等均难以将HB株系和PVX的其他株系区分开,人们寄希望于单克隆抗体能识别单一抗原决定簇的特性来解决这一难题,为建立分泌抗PVXHB株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我们按常规免疫学方法经多次细胞融合均未能如愿(肖小文等1989)。经用PVX的其他株系对初生小鼠进  相似文献   
3.
继建立分泌抗马铃薯Y病毒株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杂交瘤细胞株之后,最近我们又建立了分泌抗马铃薯X病毒(PVX)株系特异性的杂交瘤细胞株。 以PVX的普通株系(PV54)和轻斑驳株系(PV197)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同骨髓瘤细胞(SP2/OAg-14)在聚乙二醇作  相似文献   
4.
血清学技术应用于植物病毒的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被广泛地用于植物病毒的鉴定以及研究病毒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由于常规的抗血清是多克隆的抗体混合物,而且,由于实验动物个体间的差异、取血时间的不同等,所得到的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效价等差异也很大,获得的抗体数量也有限。此外,用植物病毒大剂量免疫时,并不按比例地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大剂量免疫时还会增加寄主蛋白的污染;多次注射虽可提高滴度,但特异性较差,可能产生广谱特异性(Broad specificity)。这是植物病毒研究上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泌抗植物青枯病病原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 E.F.smith)菌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已经建立,从1985年10月上旬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青枯细菌专题学术讨论会上获悉,这是国际上青枯细菌研究中首批建立的杂交瘤细胞系,也是国内植物细菌研究中首次建立的杂交瘤细胞系。 用从番茄、马铃薯、甘薯、花生、姜、油橄榄和桑等7种作物上分离的代表3个生理小种和5个生化型的青枯细菌的9个菌株为抗原,分别以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