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北京地区典型落叶阔叶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常绿针叶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3 a生盆栽幼树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水模拟生长季初期自然干旱和旱后复水事件,分析区域典型树种应对干旱胁迫及旱后修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发现:(1)干旱胁迫下刺槐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形状发生明显改变。与对照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处理下刺槐初始荧光(Fo)、J点(VJ)和I点(VI)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显著上升12.95%(P<0.05),油松暗适应下最大荧光(Fm)显著降低了24.66%。(2)干旱胁迫处理下刺槐光合系统Ⅱ(PSⅡ)光化学性能参数、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参数、能量分配比率均出现显著下降(36.01%~61.73%,P<0.05);而油松幼树则无显著变化。干旱胁迫对刺槐OJIP曲线、PSII受体侧性能等荧光参数的影响程度均显著大于油松(P<0.01)。(3)刺槐在干旱初期显著增加了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  相似文献   
2.
依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以北京市13个区县、14个经济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定量评估北京市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表明,北京市年经济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等7项评估指标总价值为78.41亿元,以涵养水源(30.15亿元·a-1)、固碳释氧(17.42亿元·a-1)、净化大气环境(11.59亿元·a-1)为主;北京市各区经济林生态系统中密云区、平谷区和怀柔区的服务价值相对高于其他区县;以板栗林生态服务价值量较高(29.90%);北京市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格局由大到小基本呈现为:东北部、西北部、西南部、东南部、中部。  相似文献   
3.
森林影响降水水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质型缺水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充分利用森林对水质的净化调节作用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在归纳国内外森林水质研究历程的基础上,将森林影响水质整个过程划分为大气降水输入,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再分配,以及溪流输出3个部分,概述这3个部分降水中的不同阴阳化学离子的变化规律及响应机制,分析不同空间层次(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水质的影响因素和理化过程;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重点:细化研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与降水发生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重视森林影响溪水和周边流域水质的作用机制,丰富研究树种,并将野外试验与室内控制试验相结合,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长期和系统观测,定量评价森林净化水质的能力,从而了解森林净化水源的作用机制,为我国解决水质型缺水问题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北京市蔷薇科经济林树种液流特征,以4种蔷薇科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式茎流仪连续测定各树种液流变化,结合同步监测的环境因子,探究环境因子对各树种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蔷薇科树种液流变化具有明显昼夜差异,液流增强时间段为05:00—09:30,液流减弱时间段为17:30—23:00。晴天时各树种液流变化趋势呈单峰型或双峰型。各树种生长季内液流密度逐渐增加,在6、7月份达到峰值后缓慢减少,直至树种休眠期时液流密度趋近0。生长季内各树种耗水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李树(5.64 cm3·cm-2·h-1)、杏树(5.03 cm3·cm-2·h-1)、梨树(3.26 cm3·cm-2·h-1)、桃树(2.43 cm3·cm-2·h-1)。各树种液流受到水汽压亏缺(VPD)、太阳辐射(R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生长季桃叶片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叶片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BVOCs成分的测定。【结果】在整个生长季(5—10月),桃叶共释放12类266种BVOCs,其中烷烃类(44)、烯烃类(41)和醇类(40)种类数量较多,组分总量从大到小的月份分别为:9月(115)、8月(84)、7月(79)、6月(73)、5月(72)、10月(27),以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醇类为主;除5月外,各月烯烃类BVOCs相对含量在一天中表现为上午>下午,其他类别BVOCs相对含量峰值会出现在任意时间点,当烯烃类BVOCs相对含量下降时,烷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也会出现明显变化;桃叶共检测出8类45种有益BVOCs成分,主要包括烯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有益组分总相对含量为夏季(39.50%)>秋季(36.71%)>春季(35.99%);一天内各时间点有益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数量随月份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一般在10:00和14...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常见7种园林绿化树种白皮松(Pinus bunge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桧柏(Sabina chinensis)、沙地柏(Sabina vulgaris)、银杏(Ginkgo bilob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为试材,采用盆栽控制法,研究7种园林树种叶水势的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明确植物水分亏缺状态和抗旱机理,以期为北京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良好水分供应处理下,桧柏、白皮松、沙地柏、侧柏、银杏和国槐幼树叶水势日变化呈早晚高、正午低的变化趋势。栾树叶水势于12:00—14:00出现短暂回升,而后逐渐升高,与其它树种叶水势日变化趋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常绿树种幼树叶水势日变幅均显著低于落叶树种(P<0.05)。分析绿化树种与气象因子间相关关系发现,该研究中的常绿、落叶树种叶水势与太阳辐射量、大气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影响不同绿化树种叶水势变化的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植物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BVOCs)里含有保健和净化空气功能的特定成分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从而为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和搭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我国北京市常用8种绿化植物白皮松、油松、侧柏、桧柏、栾树、国槐、垂柳和银杏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顶空法和GC-MS方法对不同种类的植物释放的有机物(BVOCs)成分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分析。结果显示:(1)针叶树种释放的有益BVOCs中烯烃类化合物含量约占总释放量的67.4%~81.3%,酯类、醛类、酮类、醇类以及有机酸类化合物共占比18.7%~32.6%;阔叶树种释放的有益BVOCs中烯烃类化合物占总释放量的61.4%~72.3%,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及其他类化合物共占约27.7%~38.6%。(2)侧柏在春季释放较多的烯烃类(15.1%)、酯类(9.01%)和醇类(18.3%)化合物,在夏季释放较多的酯类(10.01%)、醛类(12.5%)和醇类(10.2%)化合物,在秋季释放较多的醇类(10.1%)化合物。垂柳无论春夏秋哪个季节都是释放烯烃类化合物最多,春季55.1%、夏季54.3%、秋季58.2%。(3)垂柳释放的烯...  相似文献   
8.
通过移除自然降雨模拟干旱的试验方法,连续两年在生长季不同时期施加为期一个月的干旱处理,观察草甸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类群地上生物量的抵抗力与干旱后一年的恢复力。结果表明,生长季不同时期干旱处理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生长季中期的极端干旱影响最大,使地上生物量平均减少了47.90%。在不同植物功能类群中,禾本科植物对干旱具有1.65~2.25的高抵抗力,一年生植物具有2.20~3.00的最强恢复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其他功能类群恢复力下降的亏缺,但草原整体的抵抗力与恢复力仍主要由多年生顶极物种所决定。鉴于大多数生态系统由少数物种主导,了解草地群落优势种所属的功能类群,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和从极端气候中恢复的特征,有助于为极端干旱气候下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在北京地区绿化率需求提升和水资源短缺背景下,城市绿化与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探寻城市绿化树种对干旱生境的响应机制,筛选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的园林绿化树种,成为北京高质量城市森林景观建设的重要需求。  方法  该研究以北京地区落叶树种银杏、栾树、国槐和常绿树种侧柏、油松和白皮松盆栽幼树为研究对象,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树种生理参数观测分析3种干旱胁迫处理下(50% ~ 70%土壤田间持水量(FC)(轻度干旱SLD);30% ~ 50% FC(中度干旱MD);低于30% FC(重度干旱ED))树种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UEL)差异。  结果  (1) 与对照处理(90% ~ 100% FC,CK)相比,银杏、栾树、国槐和侧柏的光合能力、WUEi在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小于70%条件下显著减小(P < 0.05),而油松、白皮松WUEi在水分胁迫作用下无显著变化。(2) MD与ED下,常绿树种WUEL均显著高于落叶树种(P < 0.05)。在ED处理下3种落叶树种间WUEL存在显著差异,排序为国槐 > 栾树 > 银杏(P < 0.05)。银杏、栾树在SLD、侧柏、油松在MD时分别达到各自WUEL峰值后下降;而在土壤逐渐干旱处理下,国槐、白皮松WUEL逐渐增大,且在ED处理下分别比CK增加了44.19%和30.35%(P < 0.05)。(3) 比较不同树种光合荧光参数分别与WUEi、WUEL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落叶树种银杏、栾树和国槐的气孔导度(gs)影响其光合、蒸腾过程(P < 0.01),对WUEi影响较大;而常绿树种侧柏、油松和白皮松gs对土壤水分变异不敏感(P > 0.05),对WUEi影响较小。在MD和ED水分胁迫条件下常绿树种WUEL均高于落叶树种。  结论  北京典型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更能优化光合性能,提高自身水分利用效率以适应干旱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