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耕播期对杂草控制及土壤残留农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了控制农田杂草,加速土壤残留农药降解,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于残效农药长期使用的地区,可以采用连续2~3年秋收浅耕、翌年春播时早浅耕晚播种或直接晚耕播种三种措施,来研究杂草的控制效果。通过取样测量作物幼根长和鲜重,分析这三种措施对土壤残留农药的削减程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氟乐灵在油菜田长期使用时,土壤残留农药抑制下茬青稞幼根生长,幼根较对照株缩短3.0~3.1cm/株,鲜重量减少0.19~0.20g/株;甲磺隆在青稞田长期使用时,下茬油菜幼根较对照株缩短1.9~2.0cm/株,鲜重量减少0.13~0.14g/株;秋收后及时浅耕可将落入地表的杂草种子全耙入0~10cm耕层内;翌年春播早浅耕可诱发土壤表层的杂草种子提前萌发出苗,10d后耕种,能防除40%左右的杂草株数;较正常播种期推迟10d后直接晚耕播种,可防除30%左右杂草株数;苗期或后期拔(捋)出残余杂草种子时,除草效果理想,对下茬作物幼苗生长发育及产量无任何不良影响。【结论】在长残效农药长期使用地区进行2~3年秋收浅耕及不同耕播期加人工锄草,能有效控制农田杂草的危害,不污染农田土壤和生活环境,且加速对土壤残留农药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利用食品工业的各种加工工艺和方法处理新鲜果蔬而制成的产品,称为果蔬加工制品。果蔬加工制品种类很多,风味各异。而大蒜饮品(简称蒜饮)以独特的口味和功效区别于其他饮品,且口感极好,蒜饮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而且具有药理作用,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如抗癌、杀菌、消瘀的大蒜索及降解物。大蒜是乐都县的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3.
菠菜,原产于波斯(现伊朗),唐代传人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菠菜含有较多草酸,进入人体后不易分解。烹饪时要用沸水焯之。菠菜性甘凉,脾胃虚寒者慎食,结石病人忌食。  相似文献   
4.
油菜田野燕麦危害严重,于油菜2~4叶期使用15%精喹禾灵乳油450~750ml.hm-2,对水225kg喷施,防除野燕麦效果达90%以上,对油菜安全,灭草后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了控制农田杂草,加速土壤残留农药降解,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于残效农药长期使用的地区,可以采用连续2~3年秋收浅耕、翌年春播时早浅耕晚播种或直接晚耕播种三种措施,来研究杂草的控制效果。通过取样测量作物幼根长和鲜重,分析这三种措施对土壤残留农药的削减程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氟乐灵在油菜田长期使用时,土壤残留农药抑制下茬青稞幼根生长,幼根较对照株缩短3.0~3.1cm/株,鲜重量减少0.19~0.20g/株;甲磺隆在青稞田长期使用时,下茬油菜幼根较对照株缩短1.9~2.0cm/株,鲜重量减少0.13~0.14g/株;秋收后及时浅耕可将落入地表的杂草种子全耙入0~10cm耕层内;翌年春播早浅耕可诱发土壤表层的杂草种子提前萌发出苗,10d后耕种,能防除40%左右的杂草株数;较正常播种期推迟10d后直接晚耕播种,可防除30%左右杂草株数;苗期或后期拔(捋)出残余杂草种子时,除草效果理想,对下茬作物幼苗生长发育及产量无任何不良影响。【结论】在长残效农药长期使用地区进行2~3年秋收浅耕及不同耕播期加人工锄草,能有效控制农田杂草的危害,不污染农田土壤和生活环境,且加速对土壤残留农药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乐都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1.4万公顷左右,收获后有很大一部分需要贮藏到第二年,贮藏期达半年以上,那么如何提高马铃薯的贮藏质量就显得很重要,尤其是在马铃薯生育期内气候异常、高温高湿导致疫病严重的年份,贮藏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介绍有关贮藏注意事项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小麦的早熟、高产、优质的特点,在"两高一优"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50年开始,青海省开始引种试验种植冬小麦,至70年代全省种植面积达600公顷.8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逐渐上升.1993年达到800公顷.进入新世纪,冬小麦种植面积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为此乐都县在高庙镇薄家墩村设立"优质冬小麦千亩示范田",在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