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鲁原92是利用辐照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选育出的优良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配合力高、抗病、抗旱性好等特点。目前直接或间接利用鲁原92共选育出19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520万hm2。  相似文献   
2.
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创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甜玉米育种及种质创新的思路,即:加强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加强品质性状遗传的研究;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改良创新甜玉米种质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种质创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近几年糯玉米育种工作发展迅速。通过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糯玉米育种种质创新的思路:加大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充分利用回交法和二环系法;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理化诱变及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选育方法相结合改良创新糯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4.
铅胁迫对糯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铅胁迫对糯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随铅胁迫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铅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浓度铅处理对糯玉米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浓度铅处理对糯玉米幼苗生长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辐照小麦花粉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5Gy、10Gy、20Gy和30Gy60CoΥ射线辐照4个小麦品种(品系)的成熟花粉,研究其杂交当代籽粒的发育,M1的生理损伤及M2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10Gy辐照小麦成熟花粉的诱变效果好;在M1中,10Gy处理的出苗率为17.1% ̄70.2%,成株率一船达40%左右;在M2中,突变性状有株高、穗长、熟期、颖壳颜色、芒性和育性等。用10Gy辐照54368小麦的花粉后自交,早熟突变高达58.7  相似文献   
6.
小麦矮源的利用和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小麦矮源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利用以及主要的矮源 ,矮秆基因的来源、基因定位及遗传研究进展方面的情况 ,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小麦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简述了山东省小麦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阐述了山东省小麦诱变育种40余年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丰硕成果,介绍了小麦诱变育种的常用方法及突变体的选育步骤,系统地论述了山东省小麦诱变育种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突变技术来创造有用变异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育种方法.至今全世界在150多种植物中已选出近2000个优良突变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而在离体培养中,双单倍体技术则是促进突变技术应用的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卫星搭载的玉米自交系鲁原3624自交后代中选育出1份雄性不育突变体。通过田间观察和室内花粉镜检对其育性进行鉴定,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鉴定了不育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另通过测交、正反交、回交以及自交对不育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不育突变材料雄穗无任何花药外露,花药内基本无可染花粉粒,且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均能稳定遗传,属于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剂量(0~2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玉米自交系的幼苗和种子,调查当代及后代的生长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玉米幼苗最佳的辐照剂量是75~100 Gy,种子的最佳辐照剂量为100~150 Gy。分析两者在变异频率和变异性状上的差异,比较两种方式在操作上的优缺点,为辐射育种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