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施用不同氮肥对砖红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土壤有效养分的保蓄和提供而言,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量及强度大小对其有重要影响.以砖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淋溶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氮肥对砖红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探讨了土壤保蓄和提供植物有效养料.结果表明:(1)CK处理的土壤表面电荷数比原土明显下降了6.24%;在低氮肥水平(100,200mg/kg)下,硝铵处理的表面电荷量显著高于原土;而硫铵和尿素处理比原土低6.51%和1.42%;在高氮肥水平(300,400 mg/kg)下,3种氮肥处理的表面电荷数与原土无明显差异.(2)与原土相比,3种氮肥处理的比表面积均显著增大,其中尿素处理的比表面积随施氮水平的变化而显著增大,特别是N3和N4处理的比表面积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砖红壤的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场强度呈相同的增加趋势.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尿素处理的砖红壤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场强度均显著高于硝铵和硫铵处理,其中N4比X4处理高了98.6%.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会影响氮肥所转化的NO-3的淋失、氢离子的吸附以及交换性盐基离子淋失,为科学施氮,调节土壤—作物体系的氮素平衡,故在选择施用氮肥时应适当适量.本试验条件下,尿素相较于其他两种氮肥更适合砖红壤,且氮肥的合理施用量应控制在350~400kg/hm2.  相似文献   
2.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首次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应用于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针对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lh)设计四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副溶血弧菌LAMP检测方法,1 h即可完成。对12种细菌共28株菌进行LAMP扩增,仅副溶血弧菌得到阳性结果,证明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 fg/LAMP反应体系和24 cfu/mL,对模拟食品样品进行直接检测,检测限为89 cfu/g;对40份水产样品进行检测,8份副溶血弧菌LAMP阳性,其中6份传统培养阳性。本研究表明,该方法检测副溶血弧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且操作简便、快捷、检测成本低,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的评价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文明民主、村容整洁4个方面构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贵州省湄潭县复兴镇两路口大规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文明民主和村容整洁方面的效益等级分别为优、良、优、良,综合效益等级为优.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对政府制定有效的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