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25篇
  9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质量安全监测是保障我国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抽样是监测工作中的基础环节,样品的随机抽取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就实际抽样调查中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及其适用场合进行介绍,并使用R语言编制抽样语句,探索随机抽样方法的R语言实现问题。结果表明: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可以通过R函数调用直接获得抽样单元;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抽样在函数调用之前需要根据总体特征构建抽样总体数据框。  相似文献   
3.
薛林  张丹  徐亮  金萌萌  彭长俊  徐辰武 《作物学报》2011,37(12):2123-2129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 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 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 按UPGMA方法, 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 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 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经MOC抗旱剂浸种处理后,比清水浸种的对照提早出苗2~4d,植株暂时萎蔫出现时间比对照推迟325~375h,并且对株高、叶片和根的生长、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等有显著影响,证明MOC抗旱剂参与了玉米的代谢活动,具有增强玉米耐旱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初花打顶后下部叶采收时间对烤烟生育期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下部烟叶采收时间对烤烟生育期、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外观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在烤烟初花打顶后,进行底部烟叶的不同时间采收试验。结果表明:初花打顶后,随采收时间推迟,上部叶成熟期相应推迟,烤后烟叶外观较好,产量、产值等经济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推迟采收的烟叶总氮、总糖、还原糖、两糖比和糖碱比下降,烟碱增加,内在质量和感官质量下降,对上部叶影响显著。综合经济效益及品质因素,南平烟区以初花打顶后0~5d采收下部叶为宜。  相似文献   
6.
利用已经分离的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基因的cystatin结构域为检索序列在基因组水平上对拟南芥和水稻中的cystatin基因家族的成员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并对这些蛋白序列的保守序列进行分析;最后在GenBank的EST数据库中查找这些基因的ESTs表达序列。结果表明:1结合结构域的鉴定、多序列联配以及MEME分析最终确定了7个拟南芥和11个水稻的cystatin基因。2系统发生分析表明,cystatin基因的基本特征很可能是在拟南芥和水稻的分离之前就已经形成。3 cystatin结构域在蛋白质间高度保守。4拟南芥和水稻的cystatin基因主要在花、叶、根、种子和愈伤组织中表达,这有助于植物避免昆虫的侵害。  相似文献   
7.
诱发籼稻早、晚双向熟期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品种的辐射M_2代中,一般可同时出现早、晚双向熟期的突变,且后者的突变率高于前者分别为1.39%和2.67%。突变体提早和延迟的天数两者基本接近(11.5d对10.3d)。早晚双向突变体,由于其熟期发生了相反方向的改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也发生了双向变异,且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9.
在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来源的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一份窄叶突变体,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叶片变窄且内卷,植株矮化。遗传分析表明,该窄叶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突变体和南京11杂交获得的F2为定位群体,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将窄叶基因定位在第12染色体长臂的SSR标记CHR1220和CHR1216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44Mb,与标记CHR1217共分离。定位区段与nal3和nal3(t)等窄叶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域相同,故将所定位基因暂定名为nal3-t。这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基础上优选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种,是水稻杂种育种的关键。基因组选择基于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和样本的表型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实现对品种更加可靠的选择。[方法]本研究利用一组基于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 设计)的水稻数据集,考查其多个农艺性状配合力的基因组预测能力。并比较了不同训练群体构建方法对杂交种表型预测能力的影响。[结果]8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的预测能力由其遗传率主导,从0.3888 到0.7367。杂交种特殊配合力的预测能力较低,但是直接预测杂交种的表型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测能力。[结论]基因组预测水稻亲本一般配合力是有效的,能够帮助育种家实现对亲本的科学选择。如果要选配杂交种,直接预测杂交种表型是最有效的手段。此时让更多的亲本均衡地参与杂交种训练集的组配,有利于获得更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