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条件下固定化菌株在土壤中的释放情况存在差异,本实验测定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条件下土壤中的释放及其降解特性。通过设定不同温度、水分、pH值测定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在灭菌土壤中的释放情况,并分别用碱扩散法、碳酸氢钠抽提-钼锑抗比色法、乙酸铵抽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菌株的固氮、解磷、解钾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菌株在温度35℃和40℃、水分为50ml/100g、pH5-8时均能大量繁殖释放,固定化后在不同温度和水分条件下不影响其降解特性。该研究结果为固定化菌株在农业复合微生物肥料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从土壤中分离得到高固氮效能的芽孢杆菌,为固氮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良的菌株,从小麦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的芽孢杆菌株,然后采用Touch-Up PCR(上升PCR)的方法从菌株中扩增固氮酶的nifH结构基因和用全氮比色法测定固氮效能的方法,复筛出具有nifH结构基因同时具有高固氮酶活的菌株,进一步从形态、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面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小麦的根际土壤中初筛得到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的5株芽孢杆菌,然后复筛得到1株抗逆性强、具有nifH结构基因同时具有高固氮效能的菌株C2,经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3.
铅铬胁迫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铅铬胁迫对小麦的毒害机理,以‘豫麦23’为供试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铅铬处理小麦,研究铅铬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对小麦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铅铬胁迫对小麦苗的CAT、POD和SOD具有激活效应,铅铬复合胁迫对小麦苗的CAT影响较大,而铅铬单一胁迫下小麦苗的POD和SOD变化较大。铅铬胁迫对小麦苗的MDA具有抑制效应,铅铬复合胁迫对小麦苗的MDA影响较大,铅铬单一胁迫对小麦苗的MDA影响不明显。说明小麦幼苗中抗氧化酶在铅铬胁迫下对小麦幼苗起到了保护作用,但小麦幼苗对铅铬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的抗性机理是完全不同的;小麦苗对铅铬胁迫的响应不仅与胁迫的重金属种类有关,而且与胁迫的重金属的质量浓度以及胁迫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板栗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为壳叶科栗属坚果类植物 ,皮硬水少 ,列为干果。板栗在贮藏中常出现生虫、发芽、霉烂等问题 ,严重影响其商品质量。要解决板栗贮藏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选用耐贮藏品种板栗品种很多 ,一般中、晚熟品种如山东薄壳、山东红栗、河南油栗等比早熟品种耐贮藏 ;北方品种比南方品种耐贮藏 ;嫁接繁殖的板栗比实生板栗耐贮藏。2 适时采收板栗成熟的标准应是栗棚呈黄色 ,苞口开始开裂 ,坚果呈棕褐色。宜在全树有 1 /3栗棚开裂时采收。不成熟的板栗水分含量高 ,过早采收对贮藏不利。下过雨、晨露未干时因湿度太大 ,容易引起板…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加肥料投入和科学施用化肥是当前和今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增产措施。而不合理施用肥料,不仅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还将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从有机肥、氮肥、磷肥的施用等方面综述了施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别测定35%多代可湿性粉剂800mg/kg、400mg/kg、200mg/kg;代森锰锌800mg/kg、400mg/kg;甲基托布津800mg/kg、400mg/kg;多菌灵800mg/kg、400mg/kg;福美双800mg/kg、400mg/kg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以35%多代400~800mg/kg效果好,浓度为800mg/kg抑剂效果最为明显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98.7%,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77.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生防效果的影响,为利用抗逆性强、耐存储的芽孢杆菌研发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式,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750 kg/ha)和施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量750 kg/ha)3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越冬前和孕穗期的小麦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并调查小麦根部孢囊线虫侵染情况、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可在孕穗期极显著(P<0.01,下同)增加冬小麦的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冬小麦的次生根数、分蘖数、孕穗数、穗粒数、公顷穗数和千粒重(P<0.05,下同),但对株高和穗长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孢囊线虫具有较好的防效,土壤有效孢囊数量较CK极显著减少39.02%.与CK相比,施用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冬小麦平均显著增产44.6%,但与常规肥料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底施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不但有改善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和增产的作用,而且对冬小麦孢囊线虫病具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在大田施用条件下抗小麦孢囊线虫的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及增产效果,以田间试验为基础,设计7个处理,包括100、200、300、400、500 kg/hm~2等5个不同剂量的施肥处理及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 kg/hm~2和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研究其对小麦生物学性状、成产因素、产量及对小麦孢囊线虫防效的影响。底施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剂量为300~500 kg/hm~2时,拔节孕穗期对小麦的生物学性状有一定影响,并且剂量为500 kg/hm~2时能显著提高小麦次生根数和孕穗数。在收获期,底施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的处理与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相比,虽对小麦的株高、穗长、单位面积穗数及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但是施用剂量为400 kg/hm~2时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在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均以施用500 kg/hm~2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的防效最好,并且收获期与空白对照相比平均有效孢囊数减少70.73%,与施用30 kg/hm~2 0.5%阿维菌素颗粒剂的处理相比平均有效孢囊数减少47.83%。结果表明,小麦底施供试新型抗线虫复合菌剂剂量为400~500 kg/hm~2时,不仅能显著改善小麦的部分生物学性状,并有较好的增产作用,而且能有效地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并以施用剂量为500 kg/hm~2时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剂量棘孢木霉SFC-3菌剂对小麦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SFC-3菌剂对小麦的株高和主根长度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可提高小麦的出芽率,当施菌剂量为1.0~2.0 g/kg时小麦的出芽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施用SFC-3菌剂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施菌剂量为1.0 g/kg时最高。而小麦叶片中的MDA含量在施菌剂量为1.0 g/kg时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施菌处理(P<0.05);当施菌剂量为0.5~1.0 g/kg时,小麦叶片中SOD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进一步增加施菌剂量,小麦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均随之显著降低(P<0.05)。当施菌剂量为1.5 g/kg和2.0 g/kg时每克根中小麦孢囊线虫2龄幼虫数量最少,发病级别最低,其相对防效分别为88.68%和87.04%,其次为施菌剂量1.0 g/kg的处理,其相对防效为80.50%。施用不同剂量的棘孢木霉SFC-3菌剂对小麦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当施菌剂量为1.0 g/kg时对小麦生长和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五大灌区土壤肥力现状及施肥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6年对河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区42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以及土壤样品的分析化验,已初步掌握了项目区五大灌区主要耕地类型的肥力现状。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壤耕层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缓效钾及有效微量元素铜、铁、锰、硼一般可满足作物高产需求;有效锌地域间变幅大,33.3%的监测点含量在1.00mg/kg以下,土壤缺锌明显;有效钼含量较低;速效钾含量低,42.1%的田块在100mg/kg以下。尽管配方肥在各灌区已大面积推广使用,化肥施用结构也有很大改善,但仍不合理,氮肥、磷肥施用基本适中,钾肥施用还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