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9篇
  1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影响杂交油菜制种纯度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调查江苏盐城、淮安、南京等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宁杂 1号不同芥酸含量杂交种的育性表现 ,结果表明 ,恢复株率 (y)与芥酸含量 (x)呈负相关 ,相关方程为 y =96 .84 - 0 .86x ,相关系数r=- 0 .5 342 ,在概率P =0 .10水平达显著。对宁杂 1号母本主轴不同结角部位种子的育性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部位角果恢复株率存在显著差异 ,主轴下部角果恢复株率明显低于中、上部角果 ,主要原因在于不育系初花期产生的微量花粉参与了授粉结实。严格控制外源花粉污染、减少微量花粉是提高油菜杂交种纯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戚存扣 《世界农业》1991,(12):20-22
澳大利亚大面积种植油菜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目前种植品种全部为双低品种(Canola)。常年种植面积为6—7万公顷,总产7.5—8万吨。平均单产为1—1.2吨(每公顷),高产田达2.5—3吨。全澳油菜面积的85%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个州。品种主要为甘蓝型,属春油菜类型,但感光性弱于加拿大春油菜。全生育期1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1花器官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界中雌性不育现象普遍存在,迄今已在小麦、水稻、苎麻、油松、桔柑等作物中发现了雌性不育突变体[1~5],并对雌性不育的机理、遗传、应用进行了研究[6~11]。1996年我们在油菜育种圃甘蓝型黄籽油菜宁油10号株系中发现了3株异常株,每株只结几个角果,角果肥大且角粒数只有1~5个,后来研究证实为雌性不育突变体,定名为FS1。雌性不育系作父本与母本混播,应用于杂交油菜制种可缩小父、母本间传粉距离,增加母本播种量,从而提高制种产量和纯度。初步研究表明,FS1天然授粉、套袋自交、剥蕾自交结角率为3%左右,平均每角粒数为1.30-2.07粒,其雌性不育性可以遗传,花粉育性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正常,为2n=38,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有关研究另文报道)。为了解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1的雌性不育机制,本文从形态结构方面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RT-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耐淹品系WR-4中克隆获得Bn ADH3基因,其完整开放阅读框为1137 bp。该基因编码379个氨基酸,与甘蓝Bo ADH3基因和拟南芥At ADH3基因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达到96%和91%。利用定量RT-PCR检测Bn ADH3基因在油菜耐淹系WR-4和不耐淹系WR-24中的表达表明,在淹水处理下该基因表达受到一定的诱导,淹水处理6 h后表达开始上调,说明Bn ADH3基因在油菜耐淹机制中发挥作用;将其转化到模式生物拟南芥中,采用幼苗淹水3 d后去水处理,测定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和根系中乙醇脱氢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生长4周和6周的拟南芥植株淹水3 d后的表型显示,Bn ADH3的表达可增强拟南芥对淹水胁迫的耐性,处理的T2代转基因幼苗大部分恢复,但野生型幼苗枯死;调查表明,淹水5 d后野生型植株的存活率为26.7%,转基因株系ADH33和ADH44的存活率分别为80.0%和66.7%。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千粒重性状遗传体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遗传差异较大的2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纯系亲本组合(HSTC14×宁油7号)衍生后代的世代家系群体分析,应用主基因+多基因家系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研究油菜千粒重的遗传体系。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HSTC14×宁油7号组合千粒重遗传体系系由一对主基因+多基因构成,主基因中只有加性效应(d = 0.1062),不存在显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埃芥二体附加系92I1096附加染色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细胞学方法,对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二体附加系92I1096(B.napu-carinata,AACC BⅡ,2n=40)与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0号(B.napus L.,AACC,2n=38)的杂种F2群体中附加染色体的遗传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92I1096、埃塞俄比亚芥品种Doddola(B. carinata A.,BBCC,2n=34)、宁油10号和92I1096×宁油10号的F2群体SRAP标记进行了筛选.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9,F2群体单株间体细胞染色体数有2n=38、2n=39、2n=40共3种类型.观察的91个单株中,体细胞染色体数2n=40的有8个单株,占8.79%;2n=39的有24个单株,占24.37%;2n=38的有59个单株,占64.83%.说明附加染色体能够在后代中以单体或二体的方式传递.筛选出2个与该附加系的附加染色体连锁的特异SRAP标记,即me19~em51795 和me24~em56350,可用于检测该附加系的附加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油菜抗草丁膦性状的遗传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抗草丁膦油菜HCN-19的自交分离选系和MICMS保持系宁B6,宁B7,恢复系宁R1,宁R3以及油菜品系1003,1072为亲本材料,配制根本交组合,研究油菜的抗草丁膦性状遗传。结果表明,油菜的草丁膦抗性为显性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抗草丁膦的bar基因在F2和BC1群体遵循盂德尔分离规律。因此,应用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方法就可将bar基因导入目标品种。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抗草甘膦基因gox、cp4-EPSPS、aroA及抗草丁膦基因PAT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抗草甘膦油菜Q3、抗草丁膦油菜HCN-19及其后代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Q3及其后代中检测到gox及cp4-EPSPS双价抗草甘膦基因,在HCN-19及其后代中检测到PAT基因特异片段。利用该方法对F1(NA6/HCN-19)纯度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9.
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花器官形态及其受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及其野生型宁油10号的花器官形态和柱头受精能力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S-M1雌蕊明显短于雄蕊,6个雄蕊几乎等长,无密腺,但在雄蕊基部有两个月牙形状物;子房扁平,明显短于野生型,且柱头顶端呈叉型;柱头乳突细胞较大但数量较少,粘附花粉能力弱,在开花2~3 d后逐渐干瘪.授粉后,在FS-M1柱头表面观察到萌发的花粉粒,但未观察到花粉粒芽管刺破乳突细胞,形成"膨突"现象,花柱中没有观察到花粉管.切除柱头及部分花柱后再授粉,在FS-M1花柱中观察到伸长的花粉管,授精结角也接近正常.FS-M1雌性不育现象可能与柱头乳突细胞发育畸变和功能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具部分恢复基因的品系为轮回亲本,与MICMS双低不育系“宁A6”回交,定向选育具有轮回亲本优良性状和原不育系不育生的新不育系,经3个轮回世代的回交、自交和测交,育成MICMS胞质不育系“宁A7”和保持系“宁B7”。宁A7不育系株型紧凑,不育性彻底,双低品质稳定,经济性状得到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