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在介绍2012年我国北方玉米黏虫灾害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黏虫的迁飞习性和为害特点,分析了虫灾发生的客观条件与人为因素、并由此提出明确责任、建立病虫灾害救助基金、重塑化学防治地位、允许民事责任追究等管理农作物病虫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麦田除草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戴优强 《农技服务》2008,25(12):139-140
论述了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决策的意义,分析了《决定》的6个亮点,并着重探讨了对土地制度改革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戴优强 《植物医生》2000,13(5):46-47
小麦是徐州市主要粮食作物 ,常年种植40万hm2 左右。过去麦田草害严重 :三月一片白(荠菜花) ,四月一片黄(播娘蒿花) ,五月一片紫(巢菜花)。杂草成为3麦生产重大障碍 ,自连续几年的“麦田无草害工程”实施后 ,麦田已无草害 ,小麦产量平均每667m2 增加34公斤 ,还减少了农药用量和环境污染。干部和群众通过实践提高了认识 ,摆脱了单纯依赖农药的思想束缚 ,掌握了“农业调控、化学除草、人工拔草”的综合治理技术 ,提高了学科学 ,用技术的积极性。一、背景资料至1994~1995年时 ,全市麦田杂草已相当严重 ,1995年…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杆菌是对多种昆虫具有高度致病力的一类芽孢杆菌。我国自1955年从国外引进以来,正在许多农林害虫上应用。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有7216(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Tienmensis),HD—1(B. thuringiensis var. kurstaki)两个变种,苏云金杆菌是一种无公害农药,在蔬菜害虫防治上可推广应用。但对7216、HD—1这两个变种的毒力测定、应用范围、施用技术等方面国内报道不多。为了开展蔬菜害虫的综合防治,必须进一步明确苏云金杆菌在蔬菜害虫上的防治对象及其效果,研究它的使用技术,为此我们于1982—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地侵染植物,致病真菌必须在病害循环的不同阶段识别和侵染寄主。在过去几年中,一些分子技术,例如插入突变,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报道系统和微阵序列等已经应用于病害进程分析,而且新的探究寄主植物与病原体互作方法正逐步形成,这些方法在Magnaporthe grisea的一些致病基因在病害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的表达实验中已经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甘薯茎尖培养和脱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武  唐君  彭兰华  李华坤  戴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25-1125,1127
试验以MS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不同浓度的BAP(苄氨基嘌呤 )和不同种类的生长素 (NAA、GA3)作为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的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 :MS +BAP 1~ 2mg/L为较适宜培养基 ,其芽分化率和成苗率均可达 90 %。同时BAP附加低浓度的NAA ,有利于甘薯茎尖培养芽的分化 ;而附加GA3对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病薯经脱毒培养后 ,生长旺盛 ,产量提高 ,品质改善 ,增产幅度为 2 0 %~ 2 2 4%。  相似文献   
8.
花斑皮蠹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花斑皮蠹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花生地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而导致抗药性产生、寻找对花生地杂草综合防效高的除草剂 ,我们于 1 998年用都尔进行试验 ,旨在筛选出符合生产需要的农药品种。1 材料与方法试验设 72 %都尔乳油 (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产 ) 75ml/亩、1 0 0ml/亩、1 2 5ml/亩 ,5 0 %乙草胺乳油 (昆山化工厂产 ) 1 0 0ml/亩 ,空白对照。试验设在徐州市东郊 ,前茬小麦 ,沙质土 ,播种前施复合肥 2 2 .5kg/亩。花生品种为鲁花 1 5号 ,6月 2 6日播种 ,6月 2 7日施药 ,每亩药量对水 45kg喷雾。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小区面积 2 0m2 。每小…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生态农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戴优强 《农技服务》2007,24(6):109-110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着重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指出生态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