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以节节麦(Aegilops squarrosa L.)(原产高加索,编号为AE231177,2n=14,从民主德国引进)作母本,与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 Thum ex Gandil.)(编号为Hiki6735 78,2n=14,  相似文献   
2.
以圆锥小麦、一粒小麦以及B染色体组可能的供体种(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沙融山羊草、西尔斯山羊草、两角山羊草和高大山羊草)作母本,与黑麦属的五个种杂交。结果表明,圆小麦与森林黑麦杂交不成功,与栽培黑麦和山地黑麦杂交一般只产生无胚乳的种子,与非洲黑麦和瓦维洛夫黑麦杂交则结出正常的种子。这种可杂交性特点是B染色体组提供的,在所有可能的B染色体组的供体种中,只有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和沙融山羊草具有上述可杂交性特点,表明这两个种是B染色体组的供体种。  相似文献   
3.
小黑麦是人工合成的新作物,自然界中不存在其任何品种资源,人工制造原始品系的工作在小黑麦育种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黑麦属中共五个种,迄今人们主要利用普通黑麦(Secale cereale)中的栽培黑麦来合成八倍体小黑麦。实践证明,由栽培黑麦合成的这些原始品系一般部具有结实差和种子不饱满的严重缺点。 为了了解其他黑麦种合成的小黑麦的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笔者1984-1986年间种植了前几年进行小麦与黑麦可杂交性研究中合成的45个八倍体小黑麦品系,于开花前套袋,收获时测定套  相似文献   
4.
小麦属与黑麦属的可杂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小麦、节节麦、圆锥小麦、圆柱小麦(DDAA)和普通小麦作母本,研究了它们与栽培黑麦、山地黑麦、非洲黑麦、瓦维洛夫黑麦和森林黑麦的可杂交性。揭示了普通小麦、四倍体小麦及其各染色体组供体种与各黑麦种的可杂交性规律。就圆锥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小麦在可杂交性上的一致表现,讨论了B组染色体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合成的小麦遗传资源——几种多倍体小簇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有着众多的亲缘植物,异源属种对小麦育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簇毛麦属(Dasypyrum)是小麦的近缘属之一,该属有簇毛麦(D. villosum)、二倍体和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D. hordeaceum)等三个种。据国内外研究。簇毛麦蛋白质含量高,抗旱、抗多种病害,是小麦育种的宝贵资源。在转移簇毛麦种质方面,Hyde(1953)、Blanco(1987)已分别将簇毛麦染色体附加在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上,刘大钧等(1986)也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6.
7.
8.
1982~1984年间,用与栽培黑麦杂交难易程度不同的五个普通小麦品种(系)和三个品种间杂种F_1作母本,以栽培黑麦作父本对照,研究了普通小麦与Secale ancestrale、S.dighoricum、S.segetale,S.anatolicum、S.dal-maticum、S.fragile、S.kuprijanovii和S.montanum的可杂交性。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上述各黑整种的可杂交性同普通小麦与栽培黑麦的情况基本相似。对与栽培黑麦易于杂交和极难杂交的小麦品种,上述各黑麦种的反应是一致的;但对中间类型的品种和亲本一方为易杂交品种的品种间杂种F_1,S.ancestrale和S.fragile的杂交率则显著高于栽培黑麦和大多数其他黑麦种。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春的5A和5B染色体分别被置换了的两套代换系作母本,与各黑麦种杂交,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各黑麦种的可杂交性均受小麦的kr基因控制,黑麦种中也存在着影响可杂交性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圆锥小麦(Triticum turgidum)是包含A、B两个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一般认为A染色体组来自于一粒小麦(T.moncoccum),至于B染色体组的起源,许多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一些人认为来自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gilops s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