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白羽肉鸭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羽肉鸭如能按照免疫程序规范实施免疫操作,能够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首免剂量以0.5-0.8mL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奶牛年龄分布、棚舍位置、胎次、泌乳等因素,对牛型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特异性的影响,对上海市某奶牛场2 031头奶牛的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初筛结果进行分析和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利用Epi info~(TM) 7软件,对初筛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初筛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奶牛场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初筛疑似反应率为15.75%,疑似反应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0~2胎的青年奶牛,其中1.5~2岁青牛奶牛疑似反应率最高;随着年龄、泌乳量和胎次的增加,疑似反应率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配种奶牛(OR=2.02,P0.01),未怀孕奶牛(OR=1.37,P0.01),未泌乳奶牛或干奶牛(OR=3.72,P0.01)是导致奶牛场出现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疑似反应的危害性风险因素。结果表明:2岁以下青年奶牛易出现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疑似反应,呈现出显著的年龄相关性;是否配种、怀孕以及泌乳量多少均能够影响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特异性。建议奶牛场将犊牛结核病首次检测日龄提前至90日龄以内,并对初筛出现疑似反应的奶牛立即隔离,采用γ-干扰素试验和PPD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平行检测策略进行确诊。本研究全面了解了奶牛场初筛疑似反应奶牛的个体特征和风险因素,有助于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减少假阴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参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风险评估相关技术内容,描述了非洲猪瘟可能传入上海市的风险路径,并分析了风险路径中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