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6篇
  202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盐碱地植棉的难点 1.1 棉花出苗困难。土壤含盐碱量高时,种子吸水困难,易造成种子在土壤内不腐烂也不发芽的现象。由于棉花破土出苗时耐盐碱能力最差,加上春季气温偏低、地温回升缓慢、土壤积盐重、表土板结等原因,致使棉花出苗很困难。出苗后又会受低温、盐分、干旱等影响,棉花易形成“小老苗”,棉花生长迟缓,甚至引起死苗。  相似文献   
2.
<正> 沙河辛村是1998年威县固献乡美国保铃棉新棉33B万亩方的高产示范村,该村人口1342人,耕地170.7公顷,种植新棉33B144公顷,在全生育期未用药防治棉铃虫的情况下,取得了大丰收,实收皮棉产量在1500公斤/公顷以上。据9月10月测产,单株成铃数14.6个,单铃重5克,密度6.75万株公顷左右。该村的高产栽培经验,我们总结为七个统一。  相似文献   
3.
新棉33B中红侧沟茧蜂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 Bt基因抗虫棉新棉 33B具有高抗棉铃虫、丰产性好等特点 ,能够大幅度减少棉田用药。 1 997~1 998年 ,河北省种植的新棉 33B棉田基本未用药防治棉铃虫 ,广谱性杀虫剂基本未使用 ,因此 ,棉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连续两年调查 ,棉田天敌种类增加 ,数量明显增多。 1 998年在田间病虫害调查中 ,在深州市的新棉 33B棉田系统调查了对棉铃虫控制作用较强的寄生于棉铃虫低龄幼虫的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 ( Microplitis SP.)的发生规律。该蜂在 80年代棉田天敌普查中被发现 ,之后 ,进行了常规棉田内该蜂的发生消长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棉抗黄萎病鉴定及黄萎病发生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研究了国内外45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的黄萎病抗病性,结果表明,以相对抗性指数(IR)划分抗性类型,抗病品种(系)占6.7%,耐病品种(系)占51.1%,感病品种(系)占42.2%。美国引进品种(系)比国内自育品种(系)的抗病性稍差。棉花黄萎病菌在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上的侵染、扩展规律有较大差异,可分为5类。不同品种(系)的抗病特性不同,可分为3大类。此外,筛选出抗虫棉抗病性鉴定的对照品系—J103。  相似文献   
5.
6.
苹果轮纹病的周年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河北棉区常在棉花蕾期出现雹灾天气 ,造成大面积棉苗无顶尖 ,甚至成光秆 ,减产严重。深州市 1 998年 6月 2 1日傍晚突降一场特大冰雹 ,造成 1 0余个村的保铃棉新棉 33B棉田受害。据不完全统计 ,受害面积 1 0 0 hm2以上 ,部分村的棉田 70 %以上植株仅剩 1 0~ 1 5cm长棉秆 ,棉叶砸落 ,果枝折断 ,顶尖未受害棉株不足5%。大部分棉农准备毁种玉米 ,经我们讲解指导 ,及时采取了挽救措施 ,使雹灾棉田基本未造成减产 ,90 %以上地块获得了公顷产皮棉 1 2 93kg以上的产量。1 新棉 33B受雹灾后的生育特点1 .1 生育期推迟。雹灾棉是在原有残苗…  相似文献   
8.
新棉33B地膜棉早衰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两年 ,河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了抗虫棉新棉33B,1 998年种植 8万公顷 ,1 999种植面积超过 1 4.6万公顷 ,年年获得好收成 ,平均皮棉产量超过了1 0 50 kg· hm-2 。这些与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密切相关 ,其中主要是普及了种子包衣、精量播种、地膜覆盖等新技术。但从两年的大面积推广看 ,有部分地膜覆盖棉田由于地力较差 ,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出现了早衰现象 ,严重地块 8月下旬开始出现死株 ,一般减产 1 0 %~ 2 0 %。1 早衰的原因1 .1 棉田缺钾。棉田缺钾易引起红叶茎枯病 ,进而发生早衰。由于新棉 33B皮棉产量较高 ,因而需要较多的养分 ,但…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棉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转基因抗虫棉在全球的商业化进展 ,分析了抗虫棉的田间表现 ,对商业化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