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模拟实际生产中金针菇采后贮藏过程,研究金针菇冷藏期间风味的变化规律,为金针菇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聚乙烯膜包装的金针菇为试验材料,在温度4℃、相对湿度90%条件下贮藏15 d,每隔3 d取样进行分析。金针菇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E-NOSE)进行检测;非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高效液相(HPLC)、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电子舌(E-TONGUE)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金针菇风味成分变化动态监测可知,冷藏期间金针菇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和醇类,在贮藏6 d内醛类和醇类的含量均下降,在贮藏末期(15 d)呈上升的趋势。金针菇冷藏过程中甘露醇和果糖含量在贮藏初期(3 d)分别上升了8.6%、9.9%,在贮藏中期(9 d)、末期(15 d)呈下降的趋势。柠檬酸含量在贮藏过程中下降了67.9%。琥珀酸含量在贮藏初期(3 d)有所下降,贮藏中期(9 d)含量上升了17.94%,贮藏末期(15 d)含量下降了17.61%。5′-AMP、5′-IMP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贮藏中期(9 d)含量有所上升,贮藏末期(15 d)含量均下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在贮藏初期(3 d)呈下降的趋势,贮藏中期(9 d)变化不明显,贮藏末期(15 d)呈上升的趋势。【结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根据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区分不同贮藏期的金针菇样品,实现对金针菇样品品质的快速检测,为金针菇品质的控制和风味的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 双孢蘑菇采后极易发生开伞、失水及褐变等品质劣变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其贮藏品质和商业价值。前期研究已证实纳米包装可有效延缓双孢蘑菇采后的品质劣变,但其保鲜机制仍不清晰。目的 本研究通过串联质谱标记(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纳米包装和普通聚乙烯包装的双孢蘑菇贮藏期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纳米包装保鲜双孢蘑菇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双孢蘑菇为研究对象,用纳米包装对其进行保鲜,并以普通聚乙烯包装作为对照。对贮藏期间双孢蘑菇进行蛋白提取和胰蛋白酶解,并通过TMT标记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差异蛋白所参与的主要代谢途径,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在基因层面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纳米包装有效维持了双孢蘑菇的外观品质,并且延缓了细胞膜透性的增加。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两组包装的差异蛋白数目增多,在贮藏中期(6 d)和贮藏末期(10 d),差异蛋白分别达到62个和148个,其中纳米包装和普通包装有共同差异蛋白22个。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能量代谢和脂代谢等功能途径相关。对脂代谢途径进行重点分析,结果显示纳米包装对双孢蘑菇的膜脂代谢具有调控作用,相较于普通包装组,纳米包装组的脂肪酸合成酶、磷酸胆碱孢苷酰转移酶和磷脂酸磷酸酯酶呈上调趋势,同时下调了膜脂降解关键酶如磷脂酶D和脂肪酶的活性;从基因水平上来看,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表达与组学结果相一致。 结论 利用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对不同包装双孢蘑菇贮藏期间的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和分析。纳米包装调节了双孢蘑菇的膜脂代谢,抑制了膜脂降解相关酶的表达,有效延缓了细胞膜透性的增加,维持了细胞膜结构和功能,进而延缓双孢蘑菇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翻炒的本质是一种非稳态传热的技术,炒制过程会显著改进食品的风味.通过比较不同炒制时间和温度对一种新型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风味的影响,为食用菌类预制菜肴的研发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首先通过电子鼻、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评价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挥发性风味特征;进而利用电子舌分析结合...  相似文献   
4.
以食品级脱氢醋酸钠为保鲜剂,采用浸泡处理的方式,以感官评价、失质量率、呼吸速率及保护性酶活作为评价指标,评价4种浓度(0.01%、0.02%、0.03%和0.04%)脱氢醋酸钠对草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04%脱氢醋酸钠能降低呼吸强度,减少褐变,降低失质量率,改善草菇外观和品质;0.04%脱氢醋酸钠处理能有效抑制草菇的呼吸强度,使子实体硬实,在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并且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可见,0.04%脱氢醋酸钠处理可延长草菇货架期,而且成本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以杏鲍菇粉和米粉为原料生产杏鲍菇挤压米产品,并分析产品的预测血糖指数,为开发营养全面、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用菌挤压米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测定20%、40%、60%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挤压米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脂肪等基本成分的含量;通过RVA快速粘度分析仪、旋转流变仪对不同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混合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色度计、质构分析仪并结合体外消化和感官评价对不同添加量的杏鲍菇挤压米的内部结构、颜色、质构特性、淀粉水解率、预测血糖指数(pGI)、感官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挤压米相比,杏鲍菇粉的添加使杏鲍菇挤压米的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20%、40%、60%杏鲍菇粉添加使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71.84%、70.19%、96.70%,粗纤维含量分别增加了850%、2350%、3750%,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0.98%、58.96%、66.03%。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体系的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均呈降低趋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逐渐减小,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逐渐降低,典型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线粒体水平上揭示不同包装对金针菇能量代谢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纳米包装保鲜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金针菇为材料,对比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DDGCM)、酵母线粒体提取试剂盒方法(YMEKM)和改进普利莱法(IPKM)3种提取方法对金针菇子实体与菌丝体中线粒体功能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方法。通过测定不同包装及不同贮藏期金针菇线粒体中ATP代谢系统物质含量(ATP、ADP、AMP及能荷)和线粒体主要复合体活性,揭示不同包装金针菇采后能量代谢规律。【结果】通过标志性污染物酶和线粒体呼吸速率指标测定,3种方法以IPKM提取的线粒体内乙醇脱氢酶活性及胞液内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最低,呼吸速率最高,证明IPKM所提的线粒体结构完整性最好;IPKM提取的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达到17.82 U·mg-1 pro,比DDGCM-1和YMEKM分别高7.31%和25.59%。结合透射电镜和健那绿染色结果可知,IPKM提取的线粒体结构相对完整,活性线粒体数量最多。在金针菇冷藏期间,纳米包装金针菇的ATP水平、能荷含量以及线粒体主要复合体活性都显著高于普通PE包装。纳米包装材料通过维持高水平的ATP含量,延缓能荷值的下降,促进了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纳米包装组在第21天的ATP含量仍然比普通PE包装组高113.83 μg·g-1FW,从而避免金针菇线粒体复合体I、Ⅲ活性降低,减缓线粒体复合体Ⅳ的活性降低。普通PE包装金针菇的线粒体复合体Ⅳ活性在第9天达到第一个峰值,而纳米包装金针菇线粒体复合体IV活性在第15天达到第一个峰值(5.14 U·mg-1 pro),显著高于普通PE包装(1.12 U·mg-1 pro),相差达到78.23%。证明纳米包装能有效控制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不受阻碍,保证细胞能量供应,从而更好地保持金针菇的能量状态。【结论】改进普利莱法对线粒体损伤最小,并维持线粒体活性,适合金针菇采后线粒体能量代谢研究。同时,纳米包装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ATP含量与线粒体复合体I、Ⅲ活性并延缓能荷与线粒体复合体Ⅳ活性的下降,进而保持金针菇的能量状态并延缓衰老,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